本书收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部门2006年以来的优秀新闻作品,历经半年的挑选、整理、汇编,重点以刊发在《中国气象报》的作品为主,也包括中央媒体、《广西日报》等对广西气象工作的代表性报道,并以附录形式集纳其中的获奖作品。报道体裁涉及消息、通讯、评论、深度报道、散文和图片等多种类型。全书以时间脉络、新闻视角客观展示广西气象
《气象术语知多少(汉蒙版)》主要列举了常用的气象相关科学名词,主要包括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大气探测等三方面,选用的均为大气科学规范名词。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进行气象知识科普,并将其翻译为蒙文,每个词条均给出定义或注释,填补了大气科学领域蒙文名词术语的空白,有助于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普及气象知识,有利于内蒙古气象业务和科研基础
本书通过近30年的气候观测资料、多年气象灾情资料以及GIS地理信息数据,研究怒江州常见的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冷害、大风、雷电等主要气象灾害的特征,综合分析各种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抗灾能力,结合历史灾情,运用区划技术,并综合气象防灾减灾数据,编制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气象防灾减灾地图,提出了怒江州主要气
华中区域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水资源丰富,河流、湖泊、水库和湿地众多。该区域是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和脆弱区,暴雨、干旱、高温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构成严重威胁。中国气象局作为基础性科技支撑部门,于2017年启动了《华中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20
本专著书通过对城市温暖化与城市热岛现象的研究,描述了其形成的原因及缓和策略。首先,利用对流、辐射耦合模拟进行街区室外微气候评价,包括对居住区夏季室外微气候的模拟及模拟精度验证和对建筑表皮绿化的室外微气候调节效果进行分析。然后,基于遗传算法与对流辐射耦合模拟对街区室外微气候优化设计方法进行开发,提出来室外微气候多目标的优
作为天气预报和海洋环境预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资料同化能够将不同时空分辨率、采用不同观测手段获得的观测资料融合到数值模式的模拟场中,为数值模式提供“最优”的初始状态估计,提高预报水平。此外,资料同化还能为天气/海洋过程的研究提供分析场、为统计预报提供预报因子、为数值模式提供参数估计、为观测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等。本书
自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各部门、各领域的重点工作,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1N政策体系已基本确立。本书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从科学基础、核算方法、行业部门、行为主体、国际动态等不同视角出发,全景式地展现了
本书以西亚和北非及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为例,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完善预警系统、提高地区话语权、提出碳强度减排,制定了自主贡献目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开展多项针对性的合作,推动双方互利合作深入发展,坚持共同立场,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本图集收集汇总了有正式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所在辽宁省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经过资料标准化、规范化处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后,在许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整编各项气象要素标准气候值,再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编制而成的。这部图集主要以地图的形式,系统、直观地展示了辽宁省气候的时空分布规律,客观地揭示
本书利用新构建的气象干旱指数(DI)和区域性干旱过程的统计方法,使用1961-2020年中国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历年中国区域性干旱事件的气象干旱指数及其强度,并对区域性重大干旱事件的发展演变特征和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961-2020年中国区域性干旱事件的频率、强度的时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