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国际极地形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获得国家批准,正式以南北极专项为背景,我国相继组织实施了第五次和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南极周边海域海洋化学与碳通量考察作为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得以开展,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考察数据和研究成果。《南极周边海域海洋化学与碳通量考察》总结了专项实施以来南极周
审图号:GS(2015)1322号 《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基础图件之三:中国及邻近地区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图》为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基础图件之三。 《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基础图件之三:中国及邻近地区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图》部
《东南亚海上通道:航天遥感融合信息战略区位》基于环南海大国博弈的东南亚海上通道战略区位与多源空间信息之融合,以海洋地理空间载体的视角,图文并茂地阐述了类型有别、空间分布的几十个海峡通道,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巴士海峡、巴拉巴克海峡等,涉及海峡的位置、类别属性、水道特征、通道两岸自然地理以及重
《GNSS完好性监测及辅助性能增强技术》系统、深入地阐述了GNSS完好性监测的各项相关内容,包括其产生根源、评估指标、实现方法、辅助性能增强技术,提出GNSS完好性监测三级理论体系,构建其综合评估系统架构,研究在其他异质和同质导航信息辅助下其性能增强方法。《GNSS完好性监测及辅助性能增强技术》研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南极周边海域海洋地质考察》主要介绍了南极的地质概况,考察的意义和目标,考察的主要任务,考察的主要数据和样品,主要分析与研究成果,考察的主要经验与建议等内容。
本书在对时空信息和大数据相关概念的认识的基础上,描述大数据应用于时空信息处理方面所需的软硬件平台,分析时空大数据库与传统时空数据库和大数据存储的区别,探讨时空大数据分析为大测绘学科的贡献,提出时空大数据快速计算的方法,并试图探索时空大数据及其处理技术现今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本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三线阵CCD影像卫星摄影测量原理与实践成果。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理论,主要包括三线阵CCD影像的摄影测量基础数学关系、EFP全三线交会光束法平差、LMCCD相机及其EFP空中三角测量,以及相机参数在轨标定等;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卫星摄影测量工程实践,重点介绍“天绘一号”卫星工程中对第一部分
假如有一天,你驾驶着宇宙飞船丛浩瀚的太空中掠过,发现一个被蓝色海水包裹着的星球,星球表面还活跃着一些被称为生命的物质,那么我在这里告诉你,你所发现的这个星球就是地球......
《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新近系沉积相及储层特征》以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规律、演化特征以及前陆盆地构造作用的沉积响应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解决了前陆复杂构造带沉积储层的难点问题,为
地理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近年来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较迅速的领域。本书全面介绍了地理空间分析的理论方法、空间分析过程,详细讨论了地理空间量测、空间关系分析、空间推理、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空间统计分析、时空序列分析、空间智能分析、空间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