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理论地图学的基础论著。1~7章为上篇,主要介绍地图学的技术方法及相关知识,分别论述地图概论、地球椭球与地物的空间定位、地图投影、地图色彩、地图符号、地图表示、数字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8~12章为下篇,主要探讨地图学的数学原理与数学表述。包括地物的时空特性及数学表达、地图符号及视觉变量等概念的数字定义、构建地图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海洋测量的本科生教材,主要内容有:海洋与海洋测绘;海洋大地控制网;海洋水文要素观测;海洋声速及声线跟踪等。
《岩石塑性流变学: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学》以大陆深俯冲及高压超高压碰撞造山带的构造学为主线,介绍了岩石圈流变学的基本原理、超高压变质作用及研究方法、陆壳岩石部分熔融作用及构造意义等一些进展研究现状,报道了大别一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一些实际材料、典型实例和相关专门问题的分析讨论。除了对大别一苏鲁碰撞造山
本书是学部委员夏坚白先于于20世纪50年代组织编写的、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实用天文学教材,是一部关于天文观察的专门著作,介绍了各种测定经度、纬度、时刻及地平经度的知识,尤其注意理论概念与观察方法的介绍。它为新中国的实用天文学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基石,是里程碑,是一部值得永存的好书。
本书根据作者长期在欧洲实地考察西方景观文化的切身体验和专题研究,以及在国内近十所大学讲演稿的基础上,通过约300幅古希腊、罗马至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著名古迹遗址,包括神庙、古堡、教堂、巨石阵等踪迹的实录照片和有关代表性的古典雕塑与绘画作品,结合西方文化、哲学、宗教等背景和理念,形象地论述了西方景观文化中残缺审美的久远由来
本书在理论上对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地区被动大陆边缘的地质特征作了深入的剖析,阐明了该区基本构造、沉积演化历程,着重论述了古生代两期(寒武纪—奥陶纪及石炭纪—二叠纪)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发育、烃源岩发育以及油气藏形成等石油地质基本问题,探讨了该区油气资源形成和富集的控制因素,并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重点勘探领域
时空数据模型是随着地籍、房产GIS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数据模型。随着城市基础测绘更新速度的加快,时空数据模型开始渗透到城市测绘领域。本书是时空数据模型在城市测绘数据库应用的一个尝试,共由9章组成。第一章介绍时空数据模型与时空数据库的概念。第二至四章分别以城市地名、规划道路中线、城市建筑物为例,研究了点、线、面状地物的时空
《民和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机理》论述了民和盆地的地质、构造、沉积、储层等特征,阐述了盆地石油、天然气、煤炭、油页岩、油矿的分布特征及共存成藏(矿)的机理并对其资源进行了评价,对在西北地区中一新生代沉积盆地寻找多种能源矿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民和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机理》可供从事各种能源矿产的勘探开发人员及管理
《变质地质学》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兴起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地质学科,作为课程,它属于地质专业课程性质,具有显著的地质前沿和岩石学与构造学学科交叉特点。由英国著名岩石学家R.Mason教授和我校桑隆康教授合著的该课程双语教学教材《MetamorphicGeoloy》全面介绍了变质岩石学和变质地质学的基础理论
21世纪是人类全面探测太阳系的新时代。当代的太阳系探测以探测月球与火星为主线,兼顾其他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太阳的探测:研究内容涉及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各行星形成和演化的共性与特性,地月系统的诞生过程与相互作用,生命的起源与生存环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预报,防御小天体撞击地球及由此诱发的气候、生态的环境灾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