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述的重点在于北极治理范式及其递进机理。作者通过分析当前北极治理的范式结构和构成要素,提出范式间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关系,而目前北极问题的治理正从较为初级的区域治理向中级阶段的多边治理逐步递进,并在符合相应指标的情况下迈入共生治理。但是,这种范式间的递进并非单向线性发展,而是主要取决于主观意识和主体行为这些核心观念的内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运用工作站进行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学解释,以及地震资料的储层预测研究等。《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实习指导书》针对当前地震资料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具体需求和应用,结合多年教学及科研实践中不断总结的经验编写而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1:50000晕渲地形图(CH/T9021-2013)》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1:50000晕渲地形图的数据源、数学基础与分幅、产品类别与标记、内容、图示表达、质量要求、质量检验、更新周期、提交成果、分发、包装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1:50000晕渲地形图(CH/T9021-2013)》适用于国
本项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有:建立了工作区的岩石地层系统;以动态有观点主要从大陆动力学角度划分了大地构造单元;厘定了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发现了多层次、多类型的韧性剪切带,特别是以麻粒岩固态流变为特征的下地壳韧性剪切带;理顺了近东西向伸展构造与近南北向伸展构造的叠加关系;发现了许多新化石和新沉积相类型;将聂拉木群解体为古元古
《恒星结构与演化(第二版)(英文影印版)》详细地介绍了恒星的结构和演化理论。从恒星的组成成分讲起,讲解了恒星中的热核反应过程、热核反应之后的产物、超新星爆发等等一系列想象和理论。对于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也都做了详细介绍。本书适合天体物理方向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阅读。
本书是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等基础理论的教科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重点突出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习、掌握和应用。全书共分10章。内容涉及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学科和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地理空间数据表达,空间数据模型建模,地理空间数据库,
中国工程院“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研究成果形成了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系列研究丛书,包括综合研究卷、海洋探测与装备卷、海洋运载卷、海洋能源卷、海洋生物资源卷、海洋环境与生态卷和海陆关联卷,共七卷。
近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亚太地区热点问题之一。南海问题并非一个单一的问题,更不是单纯的国际海洋法问题。南海问题涉及自然地理、历史、政治、外交、法律、军事和经济等多学科、多领域问题。这些问题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本小册子拟简要介绍南海自然状况及相关法律问题等一些基础信息和基本知识,供关注南海问题的读者参考。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数字高程模型》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的生产技术方法、作业流程和技术要求。《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数字高程模型》适用于基础地理信
《青藏高原及邻区前寒武纪地质》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地质大调查项目系列成果之一。作者通过对1999—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科研成果的综合集成,历时5年完成青藏高原前寒武纪地质综合研究专题。《青藏高原及邻区前寒武纪地质》突出反映了青藏高原及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