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原理及其在测绘中的应用》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绪论及第一章至第六章,分别是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系统地介绍了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中编:地貌及其形态特征。包括第七章至第十五章,分别是地貌要素与地貌形态、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
林光辉编著的《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共分八章。第一章综述了国内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上述海洋公益性项目的基本内容;第二章介绍了中国红树植物种质与种苗工程的现状及其关键技术;第三章研究了福建境内三个红树林湿地互花米草防控示范基地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第四章至第七章分别介绍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一
李志斐编著的这本《国际河流河口(地缘政治与中国权益思考)》从战略的高度,从政治、经济、安全的视角,探究中国的国际河流河口问题,意在告诉国人:它们虽处边陲之地,但事关中国之核心利益;意在告诉世界:中国的目光已经投向浩瀚的国际海洋,韬光养晦正在转变为创造性介入和积极作为。如何维护在国际河流河口上中国的广泛战略利益,已经成为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保持了2005年版《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总体框架、全部章节和主要内容,仅做了局部少量修订和补充。本次主要修订的内容有:更新了“主要引用和参考的规程规范”,并参照最新规范校核和修订了设计内容;按照三峡水库实际调度运行情况,对非汛期库水位下降速率进行了修订;对水
1:25万曲柔尕卡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加快青藏高原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而下达实施的一个工作项目,该项目工作内容是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缝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曲柔尕卡幅I46C002003)》共分为7个章节,从地层、岩石、构造、矿产
本着图幅带专题的原则,对不同构造单元应用综合地层学方法对沉积岩系进行划分、对比确定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岩相、古地理环境以及古生物群落及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和比较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地层、古地理、古生物群落的差异,以活动论、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重塑藏南新特提斯的构造面貌和构造过程”。
《华南大地构造演化概论及野外勘查(英文版)》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华南大地构造演化过程,以华南地区(包括扬子及华夏陆块)自基底形成到新生代的主要构造事件为主线,展示本地区目前所发现的相应沉积、构造、岩浆作用的地质证据,并总结目前研究成果中的主要问题及学术争论焦点。第二部分是作者在研究华南地区地质问题20余年的基础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教程:基础地质分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系列教材》从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和地质实习的基本要求出发,对黄陵穹隆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基本特征,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野外地质教学路线中的典型地层、岩石、构造地质现象进行了概括和介绍,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野外地质调查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且末县一级电站幅(J45C0030021:250000)》在收集了大量野外*一手地质资料,经过室内样品测试和认真分析整理,并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报告共分七章,*一章绪言简述了工作目的和任务、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地质调查研究历史及工作概况;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别叙述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苏吾什杰幅J45C002004)》是阿尔金构造带中段1:25万苏吾什杰幅实测地质调查报告。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大陆动力学思想,采用构造解析方法,将图区划分为阿中地块、阿南构造混杂岩带、柴南缘祁漫塔格构造带和中一新生代上叠盆地等构造单元。报告系统阐述了各构造单元的地层与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