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海论文选》挑选了非常能代表作者研究领域和学术观点的49篇论文,大致涵盖了作者各个时期的重要学术观点。《何金海论文选》所摘录的论文时间跨度为1983-2016年,以何金海为首作者的为主,有两篇为合作论文,也选刊了部分其直接指导和参与研究的论文,其中首作者均为他所指导的研究生。按照内容,《何金海论文选》分为三个部分:
《气候变化伦理问题研究》以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出发点,分析了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伦理问题,揭示了实现气候公正的主要障碍,指出了走向气候合作是人类的必然性选择。书中提出发展观上的“平衡”尝试,以维护全球气候公正,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和政策提供伦理辩护。
2015年《巴黎协定》达成之后,促进协定落地的实施细则磋商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中之重。本书将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进行二十多年的历史,选择从巴黎会议(2015年)到卡托维兹会议(2018年)的磋商进程,阐述巴黎会议后全球气候治理背景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矛盾、实施细则成果,辩证分析气候治理的“统一”和“分裂
(1)结合气候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我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条件与挑战,以及40余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历程,认识气候变化人为归因中短寿命气候污染物与长期温室气体并重的新特点;认识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等资源环境问题相互交织、持续加深、协同治理的发展新趋势;认识应对气候变化在我国城市绿色发展中独特的“抓手”作用;
气候中国: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公众认知研究
逆全球化下的全球治理:中国与全球气候治理转型
本书利用大渡河流域典型代表性山地-贡嘎山和岷江流域代表性山地-米亚罗山区长期观测平台,基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模拟试验研究,分析了山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早期更新、功能性状以及养分利用策略以及群落生态特征等方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及其形成机制;针对长江河源区典型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研究了对气候变化和冰冻圈要素变化的响应特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饮食需求与粮食安全地图集》由序图、基准期(2000年)中国饮食食用量分布、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饮食标准的未来情景饮食需求量分布和基于国家膳食指南的未来情景饮食需求量分布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序图”,对研究区域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人口、社会经济以及农业生产概况,为读者了解中国饮食需求和
本书通过江淮对流云综合观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江淮对流云宏观微观结构特征、演变规律及降水物理机理,并结合对流云人工增雨外场试验,研究建立了对流云降水物理模型和人工增雨作业指标体系。分析了江淮对流云降水形成机制;通过催化试验分析了不同降水物质在催化过程中的演变。在外场作业试验中,利用成对对流云效果评估方法,评估了生
《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海南卷1949-2019)(精)》介绍了在中国气象局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历经70年发展,海南气象部门用责任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建成覆盖海南岛及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岛礁的海陆综合气象观测体系,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业务能力稳步提升,气象服务效益日益显著,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