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问题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问题,其时间跨度漫长,从几亿年前的古气候到现代百年的气候,包含了许多尺度的不同变率。在空间上,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涉及整个气候系统演变的分布,也包括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变化与气候变化问题研究的进展,在对地球系统气候演变的科学认识方面,不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取
本书系统梳理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及应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初步提出了变化环境下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综合应对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并选取滦河流域作典型案例分析,利用原型观测、数值模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水循环的角度定量识别流域干旱及其风险;考虑不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
边界层气象学是气象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关注与地球表面直接接触的大气层的状态和其中发生的各种过程。本书以动量守恒方程,干空气、水汽和痕量气体的质量守恒方程,运动气块和地表的能量守恒方程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基本控制方程组为核心来组织素材。针对不同情形,通过方程推导,解释大气边界层中的各种现象和结果。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大气成分与结构、大气现象、大气系统的能量收支与平衡、大气规律的运动与特征、常规气象观测、气象雷达、气象卫星原理及其应用、大气探测新技术等。供大气科学低年级学生作为必修课教材使用,亦可作为参考书供大气科学爱好者使用。
本书总结了近十年来作者在天山中部玛纳斯河流域山区积雪遥感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了高分辨率积雪遥感的鲜明特色,以星地同步积雪观测为基础,从积雪时段遥感估算、积雪信息遥感识别、积雪参数遥感反演、积雪时空分布、融雪径流模拟等方面系统阐述天山中部玛纳斯河流域山区积雪遥感研究与应用的学术思想与关键技术。《BR》本书以“积雪识别—参
气候资金长期以来是国际气候谈判及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目前全球的焦点集中在如何填补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供给和需求的巨大鸿沟上,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RcCEF)从2011年开始紧密追踪国际气候融资的发展动态,时至今日已经七年。《2017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在过去累积的经验与方法学之上,梳理了过去
本书忠实记录了巴黎在1910年遭遇大洪水后,随着水灾初发、严重、消退,城市和乡村的水情状况和灾民、政府、军队、社会各个行业各种角色在水灾中的反应,全景描摹了水灾后巴黎的各种遭遇以及她是如何在水灾后重生的。
本书综合了从夏至、芒种、小满、立夏、小暑、大暑、立秋和处暑等中华传统节气文化知识以及节气期间的节日文化,附录是夏季健康文化常识、夏季锻炼注意事项以及夏季清凉饮食食谱。
由于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结构特征,东盟国家表现出很高的气候脆弱性,气候政策对于东盟国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本书对东盟气候政策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分析东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背景、演变和实施效果,对东盟与主要发达国家的气候合作进行总结,探讨东盟和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机制、合作内容及未来的合作趋势。在此基础上,
冷战后的气候议题领域成为行为体争夺国际话语权的角斗场,建立对己有利的全球气候话语规则和制度成为权力的重要来源。行为体在气候话语争夺战中占据强势地位恰恰是自身软实力的标签。由此观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京都进程”到2016年正式签署的《巴黎协定》,欧盟通过输出自身的气候治理标准,凭借其独特的气候话语建构能力,占据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