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丛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大江大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广大读者展现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美景,欣赏之余,它会激发读者热爱山水的热情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黄海》展示的是太平洋西部最大的边缘海,其位于我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八仙过海、蓬莱仙境—黄海曾被称为是神仙的居所,在近代以来却屡次被外强侵犯。北洋水师、甲午海战、被殖民的黄海海
本书是一本融合了传统理论与现代科技的海事航保水文观测教材,全面介绍了水文领域的新设备与新技术,如雷达、声学水位计、智能数据终端、北斗通信技术,以及潮汐预报数学模型和深度基准面模型。这些内容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包括了技术设备和数据处理的实操指导。全书共分10章,包括绪论、潮汐基础知识、潮汐观测、潮汐分析和预备、深度基准
《中国海域史·南海卷》是一部以海域史概念为统筹的中国海域通史,举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都有涉及。本书以南海海域和沿岸地区为研究对象,依靠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还原了南海海域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演变。通过《中国海域史》的研究,说明中华文明不是仅限于陆地的黄色文明,同时也是深具蓝色基因的海洋文明,海洋文明
本书是一部以海域史概念为统筹的中国海域通史,举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都有涉及。《总论卷》从中国人对海域的认识、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海洋经济与贸易等角度,系统介绍了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海域的认知和中国海域的发展变迁。通过《中国海域史》的研究,说明中华文明不是仅限于陆地的黄色文明,同时也是深具蓝色基因的海洋文明,海洋
《中国海域史·东海卷》按朝代对各个时期的东海海域史进行梳理,并着重关注了百越先民的发展变迁、东海海域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的重大作用。本书是一部以海域史概念为统筹的中国海域通史,举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都有涉及。本书以东海海域与沿岸地区为研究范围,依靠最新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探讨政区演变、历史发展,横向
全球海洋治理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海洋问题的管理体制、规则、方法和行动。为深入分析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重大科技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中国工程院启动了“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大科技问题战略研究”项目,由李家彪院士、戴民汉院士、张小曳院士、蒋兴伟院士等院士专家共同合作完成,本书稿依托该项目完成。本书稿
“十四五”以来,广东省大力推进蓝碳增汇工程,推动海洋生态修复、生态旅游、生态养殖、蓝碳技术服务和蓝碳交易等海洋经济新业态发展,推进蓝碳交易在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做出全国积极示范。本书积极探讨将蓝碳增汇纳入修复工程目标和考核评估指标,以实现海岸带工程碳汇增量可视化,促进广东省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持续提升,开展蓝
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包含2023年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情况,2023年广东海洋经济重点工作,2023年广东地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珠三角、粤东、粤西等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2024年广东海洋经济工作计划等四个章节,全面反映了2023
《广东推动珠三角核心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一书分为8个章节,分别从研究总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现状、转三角核心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综合评价、发展路径以及结论与展望等方面对研究珠三角核心区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路径,重点从珠三角核心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科技创新促进海洋产
《山东半岛海岸侵蚀》一书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团队完成,本书稿共7章,基于近20年来多个科研项目数据及资料,概述了山东半岛海岸带概况,系统分析了山东半岛海岸线变迁、近岸海域冲淤变化、海岸侵蚀现状及侵蚀发展趋势,分析了30余个典型砂质海岸侵蚀情况;评估了山东半岛的海岸侵蚀风险,详细介绍了评估方法与技术路线,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