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提供,为《国家航海》系列的第二十三辑,收录了十多篇学术论文,是关于近代中国海关史研究的特辑。书中论文,或从近代中国海关的成立与沿革,或从近代中国海关与传统海关的关系,或从近代中国海关的档案以及出版物等角度,多方面、全方位探讨了其在近代中国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可以
《耕海集》是福建省泉州海交史博物馆研究员李玉昆40年来耕耘海洋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海外交通史的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航海贸易与中外关系、海商研究与人物考证、宗教信仰与多元文化、综述与评述四个部分。大部分文章已发表,此次结集出版,为国内研究中外关系史和海外交通史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
本书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港口转型升级的动因、转型升级的难点,提出第五代港口概念,提出中国港口转型升级的方向,从产业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研究港口智慧化、绿色化、集群化、枢纽化及国际化,指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港口转型升级的举措。
本书系统梳理了机场地区“空港”“临空产业”“航空城”相关领域的基本概念及其基础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包括动力机制、作用机理和开发时序等在内的机场地区“港产城”一体化开发理论,并提出以机场为导向的AOD综合开发模式,包括机场地区的增长极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和网络化开发模式。还首次阐述了区域“交通—产业—空间—生态”链式结
《历代海运文献汇刊》一书将会收录历代海运方面的相关文献,包括《海运漕粮案》《海运全图》《重订江苏海运全案续编》《海运刍言》《海运诗编》等。作者将散落在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各地图书馆的零散的海运文献汇集整理到一起。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会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提供更全面的资料参考。
本书综理条贯、旁征博引,首先概述赣鄱水系,诸如鄱阳湖地理的演变、五河水系支流与干流的交汇、航道的开辟,其中有对《水经注》《天下水陆路程》等典籍文献中有关赣鄱部分的细致解读。重点在论述数千年来赣鄱水运自肇始到盛衰的历史,水运为造就一方经济、人文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书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为视角,对当代中国海运经济史作系统性考察,分析了各时期政府与市场在海运经济中的行为与绩效,认为海运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二者共同发挥作用,通过解决好政府与市场间的“分工”关系,可以实现强政府与强市场的有机结合,而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从海运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征出发。
本书主要关注自中世纪晚期到17世纪的英国对外贸易,全面考察了这一时段英国对外贸易由弱变强,从受外国商人经济殖民到初步获得世界海洋控制权和贸易控制权的整个崛起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当中英国政府、外国商人、外国移民和本国商人等因素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对外贸易港口格局经历了由以东南为主,到以伦敦为中心,再
本著在充分分析系统动力学理论及研究趋势的基础上,以渤海湾典型港口天津港及其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天津港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环境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预测评估,建立环境承载力与港口发展的响应机制,提出合理的港口发展决策,推动绿色型港口、资源集约利用型港口的建设,为我国的水运交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关注全球化1.0时代的探险、贸易、殖民与战争,以及中国与西方的海上交流,撷取120余幅与大航海题材相关的世界名画,在细致观摩和广泛研读的基础上,“以画说史,以史论画”,串联起一部宏大而精彩的世界航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