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在《宝石学基础》的基础上改版而来的。这本教材是对内容涵盖宝石地质学基础、结晶学基础、光在宝石中的传播特点、宝石的物理性质、宝石的化学性质、宝石的命名原则、宝石的内含物特征等。这一版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删除了一些陈旧的知识点,加入了一些与行业内新动态相关的知识,并增加了PPT。
本书基于实验室实验、理论推导和数值分析,对砂岩加载破裂过程中的红外辐射响应机制及其应用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分析基质系统渗透率控制方程的红外辐射量化表征,建立水力耦合作用下带红外辐射数据接口的岩石内部“渗流温度”演化模型,进而实现采用红外辐射表征加载砂岩内部的物理力学参量。
本书作者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带领读者开启一段石头的探险之旅。从颜色、硬度等方面引入了各种各样的石头,介绍了火山喷发造成的熔岩,带我们观察脚下的砂石
本书共分为十四章。主要内容包括:同位素年代学基本原理及常用的年代学定年技术和应用领域;碳、氢、氧、硫等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原理、方法及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Pb、Sr、Nd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地质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同位素地质温度计和同位素地层学方面的相关知识。
沉积构造地质学习及沉积专业方向的基础,如何快速提高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大量的观察和学习。本书为理解沉积构造形态和形成过程提供了一个基础参考资料或工具书,书中提供了大量彩色照片,例子既来自现今的沉积环境,也有来自古代的地层序列,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内容包括了层理、流体和泥沙的基本特性、侵蚀结构、泥页岩中的沉积构造、砂砾岩
本书通过理论研究、野外试验、地球物理勘探、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等工作,研究了黄渤海海平面历史变化规律,分析了海平面上升与海水入侵的动态关系,构建了考虑未来气候变化的龙口典型区和大沽河流域典型区海水入侵数值模型,定量预测了典型区海平面上升对海水入侵和地下水向海泄流量的影响。
本书分上下篇两篇,上篇为断裂活动性主要分研究区地质概况、主要活动断裂调查与鉴定、地震活动性研究、活动断裂的工程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下篇为区域水文地质与水热活动研究,分区域地下热水发育的地质背景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热水发育和分部特征、热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研究、拉林段地下热水成因研究、拉林段红外遥感解译、地热对
王汉卿同志是我非常熟悉的一位研究人员。他自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即被分配到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从60年代前期,他就开始了地质力学的学习和研究,很用功,也很钻研,积极实践,长期坚持野外地质调查,积累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富于独立思考。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在他退休之后,在身体健康欠佳、又无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其研究总结工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地质动力区划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和工程应用。在介绍板块构造理论和我国新构造运动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地质动力区划原理、地质动力环境评价、活动断裂识别与断块划分、构造应力场与岩体应力分析、煤岩动力系统与能量特征、矿井动力灾害的影响因素与危险性预测方法、矿井动力灾害多因素模式识别和地质动力区划信息管理系统
本书基于我国在1999~2015年期间开展南海及邻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获取的表层沉积物和代表性柱状样实测资料以及第四系底界面地震资料编写。表层沉积物调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与粒度分布特征、碎屑矿物与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地球化学元素特征、主要微体古生物门类分布特征,以及南海沉积物的源区与汇区分布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