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体内容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为“天津的地震活动”,主要介绍自元朝有记载以来,天津的重要地震活动。第二章为“天津的地震工作”,从工作组织机构、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风雨、应急救援工作、法治建设、科普教育工作等六个方面介绍了天津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历程。第三章为“天津的地震文化”,重点从文学、曲艺、建筑等三个重点领域
本书共分为六章,主要介绍了地应力测量技术、地应力预测与反演方法、不同应力场指标的比较方法、中国局部地应力分布特征、中国区域地应力状态、地应力状态的工程地质应用。
本节系统地介绍地磁探测与定位技术涵盖的地球磁场、磁场测量、磁场正演、磁异常数据解释、地磁定位方法及地磁探测与定位系统应用等,部分内容涉及该技术的前沿问题,融入了作者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本书介绍地磁场及其建模方法、磁性体磁场正演、磁阵列构型、三轴磁强计及其阵列标定、磁异常反演等的基本理论与技术途径,应用地磁场模型及磁
本书从地震灾害、地震灾害的预防、地震灾害的应对、地震灾害的保障四部分入手,系统的普及了地震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密切关系,为帮助公众了解地震灾害的发生机制、震后自救技巧、互救原则与方式、灾后生活重建以及建筑抗震设计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系统性的指导,对提升全民社会应急避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书中还特别介绍了地震保险的重要
本书以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纪念为契机,旨在留存史料,传承历史,突出”上海-救援”的主题,弘扬城市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本书为档案史料研究,通过广泛搜集各个参与救援单位的相关史料,择取有价值的部分加以编辑,力图客观、真实地反映上海各系统在救援唐山过程中所作的贡献,综合反映唐山大地震所处时代的社会状态、人的精神面貌,以及其对
本书的研究背景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和青藏高原(包括西北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地震活动特征以及能量积累与释放及其消散时间建模问题。通过结合区域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和震级特征研究,系统地提炼出区域内的长中短临(即长期、中期、短期、临震)异常震例,并基于这些异常震例建立有效的长中短临指标模型,将其作为概率赋值的基础,并构建了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云南地理地质背景、云南地热资源分布与特点、云南地热资源勘探与评价方法、云南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分析,深入探究了地热发电、地热供暖与制冷、热能资源旅游(温泉旅游)与康养产业、地热农业与生态环境、云南地热资源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以期为读者理解与践行云南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地震动是造成工程结构地震破坏的原因,定量评估地震动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对于合理选取设计地震动进行抗震输入非常重要。全世界地震工程科学家和工程师面临的一个始终未解决的难题是:怎样科学地评价地震动对工程的破坏作用,以及怎样对迄今为止实际记录到的大量强震动记录按其对工程破坏强弱进行比较和排序。本书从地震动记录本身特征出发,逐步介
本书系统阐述了重力测量学中代表性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地震监测领域的典型应用和关键技术。首先介绍了中国大陆流动重力监测网布局、重力测量数据处理及重力前兆信息提取方法、流动重力监测结果所反映的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及所揭示的构造活动特征;然后对重力异常变化与地震孕育发生关系。
本书由三部分及附录组成,主要介绍50年来由沈宗丕高工提出的磁偏角二倍法和磁暴月相二倍法预测全球大地震的成果,共收集了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及有关资料近8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