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我国深海智能技术及装备的现状,当前世界深海科技创新格局并总结深海智能技术装备体系建构、技术发展,以及在我国深海任务的应用和引领战略,比如我国针对拉曼光谱、水下光学成像机理研究的影响力位居全球前列。
如何实现海洋资源合理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研究课题。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学是海洋科学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是海洋经济学理论在应用层面的有益补充和扩展。在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省教育厅、中国海洋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院部分教学科研人员,结合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经验及最新研究
海底地理实体命名,是对海底地理实体经过科学判别和认定后对其进行标识和命名的过程。开展海底地理实体命名不仅是科学活动的一部分,更是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本书主要依托于近五年来的多波束水深调查资料,对其进行数据精细化处理、质量控制和精度评估,在满足海底地名命名要求的基础上,依据《国际海底地名命
本书是关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海岸侵蚀与防护研究的论文集,收录了东亚和东南亚8个国家有关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多为沿海国或海洋岛国,许多超级都市(人口大于800万)都坐落在大河入海三角洲地区及沿海区域。随着经济发展,在人为活动造成的负面环境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叠加作用下,海岸侵蚀现象呈现加剧态势,使该地区的压
本书共有六章,第一章为海洋和海洋经济,第二章为海洋资源的分类与分布,第三章为海洋经济的效益评价,第四章为海洋产业经济,第五章为海洋区域经济,第六章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科技。本书从宏观、中观、微观,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阐述、分析了当下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等的内容以及其相互之间在发展中的重要关系,具有很好的出版
本书着重研究了台风、反气旋涡对黑潮入侵南海的影响历程,以及黑潮入侵对南海的影响程度。本书针对台风和中尺度涡过程,黑潮对南海的水体、热、盐通量,以及台风过境后黑潮入侵对南海的影响等开展了研究。
国外海洋政策研究报告(2022)由四篇构成。第一篇全面回顾分析了2021年国际海洋形势,聚焦海洋能源和矿产资源问题、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举措以及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的进展等。第二篇立足全球海洋热点问题,从海洋战略竞争、蓝色金融创新、全球海洋治理、海洋产业发展、海洋新兴议题、极地活动动态等角度,精选年度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过渡带,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活动区,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江苏中部沿海是我国沿海沉积地貌发育最特殊、潮滩资源最富集、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区域。在潮流、波浪、风暴潮等自然条件和沿岸大规模围垦、离岸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潮滩地貌形态和动力过程复杂多变,对潮滩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本研究紧扣“现代海洋产业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围绕七个重点海洋产业领域,先是分析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以及跨行业融合发展特征与存在的问题;接着结合国内外产业融合发展案例,全面考察促进海洋产业深度融合的机制和路径,进而系统谋划跨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领域;最后基于微观和宏观互动的视角,提出现代海洋产业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与关键举
《海洋资源经济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两山”理念。本教材系统介绍了海洋资源经济学理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矿物质开发利用、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经济效益的评价、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等。本教材是我国高等海洋院校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