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公债政策进行专题研究,包括革命根据地公债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微观梳理;根据地公债发行、动员、流通、使用和偿还政策内容的的宏观分析;公债政策特征、意义和影响的全方位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历史经验教训,为我国当前公债、财政政策的完善提供启示和借鉴。
鉴于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特征,地方政府介入污染治理活动,并对高污染企业实施有针对性的规制,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起点。分税制改革建立了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权体制,赋予了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地方政府在获得了管理本辖区事务的权力之后,便将目标函数调整为大力发展本地区财源建设。财政与税收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势必成为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有40年。四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农村财税体制经历了从统收统支到分灶吃饭到分税制、从统购统派到农产品双轨制流通、从三提五统到农业税费改革再到农业支持保护、公共财政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农村金融体制从正规金融到民间金融再到市场化、普惠化改革发展,农业保险从恢复到探索发展,政策性农业保
本书以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基础和薄弱环节——政府会计系统改革为线索,首先,建立政府债务会计研究的基础理论分析框架;其次,厘清我国政府债务会计现状,确定债务会计利益相关者的政府债务信息需求;然后,构建我国政府债务概念框架,包括:政府债务会计定位、目标、信息质量要求、双会计主体、会计要素以及政府债务报告等;基于此,设计风险管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关注。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再议,不仅是居民收入提高与费用扣除额不匹配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自身改革的需要。我国个人所得税“效率功能突出,公平功能丧失”,税收规模仍不能支撑公平功能的有效发挥。不利的税收征管和分类计征模式对公平功能的损害程度是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依据。个人所得税再分配
本书在对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变迁和城市化过程的考察基础上,运用财政分权理论,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和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的相关政策建议,包括:打破产权逻辑,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财政管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导向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各级事权,适当上移基本公共
这本著作汇集了近年来厦门大学财政学科师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理论方面的理论探索,围绕着税收理论与税制设计、营改增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与消费税、自贸区税收与关税、税收征管、企业税收行为等问题,体现了较高的研究水平。
近年来,中国税制改革一直在朝着现代税收制度的基本方向艰难推进,中国税制的增长型税制结构的特性需要一个能使中国税制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互轨制的根本性的税制改革,而这个根本性的税制改革的方向需要从税制结构的性质研究入手。 本书认为,税制结构转型是一个税制结构性质转变的过程,是税制结构性质转变基础上的税制优化。基于此,本书
本书立足于业、财、税一体化的理念,系统介绍了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和目前法规的具体规定,重点结合企业的真实经济业务,讲述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税率和征收率,应纳税额计算,出口货物、劳务和跨境应税行为增值税政策,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地点,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等。内容涉及增值税的税基计算、申报以及相关的增值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指引(2019年版)/税收制度分类指引丛书》按照企业初创期、企业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三个周期,介绍89项税收优惠事项,针对每个税收优惠事项的享受主体、优惠内容、享受条件、政策依据加以指引。根据政策依据增加延伸阅读,对文件、条款中涉及的失效、废止及政策调整状态进行标注,以便纳税人快捷地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