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党的十九大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背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着眼点,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框架为目标安排全书的内容体系。全书根据财政基础理论-财政支出理论-财政收入理论-财政管理理论的框架设计相关内容,共计15章,反映了中国财政实践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政经济领域的重要共识;综合国内外财政
本书主要面对普通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从结构上看,本书的总体思路是:财政是什么(定义)-为什么需要财政(市场与政府)-财政做什么(财政职能、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怎样做(政府预算、财政政策)。全书以公共产品为主线,各章内容安排顺序为:公共产品存在的理由(*章)、公共产品理论及发展(第二章)、公共产品决策
本书注重继承原有预算会计的精华,吸收了财政学、国家预算管理和政府会计改革的新知识,力求反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 本书突出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内容上的新颖性和前瞻性,对研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高等院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专业教材和行政事业及民间非营利单位会计人员的教材和
《政府会计》依据《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固定资产准则应用指南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工作中的具体业务编写而成。《政府会计》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政府会计制度概述、资产、负债、收入与预算收入、费用与预算支出、净资产、预算结余、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政府会计》主要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经济
本书以我国现行税法和会计准则(制度)为法规依据,基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税务会计理论结构和纳税基础;以增值税会计、所得税会计为重点,分述符合税法要求的各税种会计的确认、计量与申报;在会计记录环节,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混合模式予以阐述。第13版根据我国税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的变化与要求主要做了如
本书依据财政部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8号)、《政府会计准则第1-9号》(财会〔2016〕12号、财会〔2017〕4号、财会〔2017〕11号、财会〔2017〕23号、财会〔2017〕25号、财会〔2018〕37号)、《政府会计制度》(财库〔2018〕3号、财库〔2018〕11号财库〔2018〕
本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税务会计概述、增值税及其会计处理、消费税及其会计处理、关税及其会计处理、企业所得税及其会计处理、个人所得税及其会计处理等。
本书汇集了2015年2018年财政系教师在这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并将其分为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研究、现代财政制度与国家治理、财政与研发创新、财政与供给侧改革等专题,这些成果体现了相应的时代性、系统性和科学性,都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
本文以公共性与透明度的逻辑关联作为基本理论框架,通过对公共财政进行考察与分析,验证了公共财政公共性与透明度的内在联系是这一理论框架的有力诠释。
明代苏州府是国家财赋中心,不仅赋税较其他地区为重,亦是明代赋税改革的肇始之地。本书以白银货币化和赋税白银化为视角,将明代苏州赋税置于具体的历史时空中进行考察。通过梳理官私文书、方志及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赋税演进与江南社会及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中国赋税制度演进的历史逻辑与内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