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珊瑚礁海岸水沙动力学理论知识、研究方法与工程应用等。水动力学方面包括珊瑚礁海岸波浪传播变形、波浪增水、波生流、低频长波和海啸波的运动;泥沙动力学方面包括珊瑚礁海岸沉积物运动及珊瑚砂岛演变;研究方法方面介绍了四种常用于珊瑚礁海岸水动力研究的数值模拟方法;另外介绍了珊瑚礁冠层尺度下的水沙动力学;工程应用方面
鼓起勇气,潜入未知的黑暗中,开启一段惊险的深海旅行!冰冷刺骨的海水中若隐若现的神秘亮光,冒着黑烟的海底“烟囱”四周活跃的海洋生命,还有那藏在海底的数座“沙漠绿洲”……深海,或许是地球上最可怕的地方之一。这里没有光亮,没有热源,无边的黑暗中时不时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深海生物。准备好出发吧!隐秘的海底秘境,等你一一探秘
本书从试验场的内涵开始,娓娓道来,对海上试验程序、海上试验平台的类型和功能、观测系统、信息系统、运行保障体系构成和运行管理机制进行了全面、详细、系统地论述,最后对全球各领域典型海洋试验场进行了介绍。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渤海海冰概况、渤海海冰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与解译图、渤海海冰模型模拟方法及模拟图、渤海海冰专题分析图、典型冰情年的冰情特征及冰情图片。
日本海被称为“微型大洋”,研究其多尺度动力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全书共5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日本海海洋环境特征和研究现状;第二章日本海环流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日本海表层、中深层环流系统的空间特征;第三章日本海锋面时空变化特征,发现副极地锋长期增强以及东西支北移、而中支南移的变化特征及其物理机制;第四章
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海洋档案馆基本情况,介绍馆藏档案资料基本内容和成分,指导利用者和馆内业务人员查阅利用档案资料的工具书。为高效服务有关单位和人员检索利用中国海洋档案馆馆藏资源,我们以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案馆指南编制规范》为依据,结合本馆实际情况编写了《指南》。《指南》的主体是馆藏档案介绍。由全宗名称、起止时间、全宗来源
近海海域是人类活动最密切的地方。因此,海洋灾害极大影响近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海洋灾害风险日益突出,近些年来我国近海海洋防灾减灾形势十分严峻。本书结合相关具体算例,聚焦中国近海典型海洋灾害的水动力数值模拟,主要包括风暴潮、溢油、海冰、台风浪研究进展以及卫星资料同化技术。本书共5章,从各类
本书系统分析深海极端环境探测技术研究现状,研究现阶段国内外深海极端环境传感器技术、移动观测技术、原位探测与监测技术、海底观测网技术及深海极端环境探测典型案例,探索深海极端环境生化地质过程数值模拟技术及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形成一套适用于深海极端环境探测的技术体系。
本书对2023年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海洋意识教育、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研究、海洋考古、海洋纪录片、涉海组织等领域。以“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正式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契机,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近年来完成了多项研究工作。国产海洋类记录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10集大型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英文缩写:IHO)于2001年,正式把开发“通用海洋测绘数据模型”(S-100)纳入工作计划,现已由IHO传输标准维护和应用开发(TSMAD)工作组开发完成,同时,也得到了来自海洋测绘、工业界和学术界的积极参与。2015年以来,S-100工作组(S100WG)进一步丰富完善了S-100内容。S-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