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五部分,内容包括:脆弱的冰冻圈、大洋发出的警报、向暖而生的它们、气候变化的味道、地球的“多米诺骨牌”。
本书主要介绍了杭州市70余年的生态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事实,包括气候变化监测、城市气候效应和生态气候资源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杭州当前面临的城市气候环境问题,如热岛强度逐年递增、城区内涝风险增大、城市通风环境亟待改善等。本书汇总了杭州市气象局生态气候创新团队研究成果,将杭州城市气候规划基础研究拓展、深化至气候变化、城市内涝
人工影响天气(简称人影)不同于以预测预警等信息服务为主的传统气象业务,而是依据天气实况来实施人工影响、直达增益减灾目的的业务。不仅跨出了传统气象业务范围,而且涉及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为此,必须以人工影响天气部门为主导,承担起建立“行之有效”的业务实施系统。且首先需要摸清及解决人工影响天气实施中存在着的本学科及外学科的各
气象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逐年递增。随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与风险管理的理念不断提升和改进。本书强调知识性与思想性、基础性与先进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的融合,融入多年科研成果理论,系统介绍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国内外**进展。全书共14章,首先概述了气象灾害的分类和特点,然后分别介绍了洪涝、干旱
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了极端降水的频率和强度。城市暴雨洪涝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水安全以及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土地利用是影响城市暴雨洪涝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向土地利用变化的城市暴雨洪涝缓解能力评估方法逐步成为研究城市暴雨洪涝风险的重要工具。《未来城市模拟与暴雨洪涝评估:理论、模型与实践》总结国内外**的
本书共分为4章。第1章对2020年全国降水及暴雨概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综述;第2章从单站暴雨、连续性暴雨、区域性暴雨、主要暴雨过程等几个方面对2020年的暴雨进行索引;第3章对2020年37次主要暴雨过程的基本天气形势和降水演变特征进行概述;第4章对2020年10次重大暴雨事件从雨情、灾情及天气形势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
本专著是郑州大学牵头承担、获得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洪涝灾害预报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考虑城市洪涝过程涉及数据多、数据量大、数据来源广泛,且类型、格式多样等特点,作者基于不同应用场景,提出了四项大数据技术,分别是基于本体模型的城市洪涝大数据整合管理技术、公众媒体中城市洪涝
全书共分为6章,第1章重点描述和分析2002年重大气象灾害和异常气候事件及其成因;第2章按灾种分析年内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干旱、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局地强对流、沙尘暴、低温冷冻害和雪灾、雾、雷电、高温热浪、酸雨、农业气象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病虫害等发生的特点、重大事例,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第3、4章分别从月和省
《山洪来了,如何防范与应对》在“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书旨在为山洪易发区的干部群众提供一套系统的山洪灾害应急防范应对知识,以期提高基层防范应对山洪灾害的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发挥作用。本书不仅涵盖了山洪的成
本书聚焦于降雨型地质灾害时空信息服务与关键技术,通过融合多维地学信息图谱、微波遥感形变监测(SBAS-InSAR)技术及大数据云平台,以云南省怒江州为示范区,针对降雨诱发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及可视化服务。研究利用高精度时空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实现对地质灾害孕灾、诱灾因素的信息化分析,特别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