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理论层面对各微观经济主体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从实证层面用微观化的角度研究了货币政策对企业、银行、居民、中央银行、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与传导机制。探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微观基础,通过研究各种微观主体的资产负债表,进而了解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引导和管理好微观主体的
1940—1949年,通货膨胀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在“刺激与反应”的框架下,以微观经济主体中的企业家和民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应对通货膨胀的心理变化和行为选择;以时间为序,分别探讨不同时期各主体的心理特点。物价快速上涨刺激着他们的情绪和心态,从而使其预期和行为发生改变,无论企业家还是民众都在积极寻找对冲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非常迅速,影子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复杂网络体系中的重要网络节点。本书在梳理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历程、特征、运行机理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础上,以风险网络关联、金融窖藏、利率双轨制等为切入点,借助TVP-VAR模型、GARCH-CoVaR模型、GARCH-Copula-CoVaR模
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钱币研究的论文专集,是作者近年来收集大量实物、查阅大量史料、进行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研究并收获心得的集中体现。通过阅读本书,可对民国时期关于货币的学术研究、文学研究、科学研究乃至民国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所了解。全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为相关学者研究货币史提供了借鉴。
本书收集了驻中国的英美商业代表、领事或大使的文献、文献段落及语句。庞杂的报告及信件记录了许多细节和有价值的信息,籍此我们可以查看到19世纪下半叶的货币流通及经济状况。文献有关货币与中国的货币体系间的关系主要涉及外国人所从事的贸易活动。书中也多处描述了中国的货币和金银进出口。最后部分补充了一些有关香港对日开放及贸易的货币
宏观经济学经典分析工具——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是建立在“代表性经济主体”对未来通胀预期一致的基础上的,但现实的微观调查数据显示,不同群体间的通胀预期差异巨大。笔者的研究发现,如果经济体中存在通胀预期异质性,那么即使是货币政策,也会引发短期价格剧烈变动,滋生经济波动。鉴于此,笔者根据来自微观调查问卷的通胀预期
白银货币问题是中国货币金融史研究领域的重大问题。历史上银价波动、白银流动,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白银货币与中国历史变迁问题研究》文集收录的26篇专题论文,从不同维度、层面,比较全面考察了中国历史上白银货币制度演变轨迹,匡算了中国白银货币存量及流入流出量,较为深入探讨了白银货币与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关系。引文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哈伯德教授和奥布赖恩教授合著的一本优秀的金融教科书。全书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货币政策、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等几个方面,结合金融危机后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变化和目前面临的困境对整个货币金融体系进行了分析。第三版主要做出如下更新:(1)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者作为曾在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和大型金融机构担任
本书研究货币、货币信用、货币经营机构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根据研究对象,本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货币,涉及货币的起源、性质及其国内和国际职能。第二部分研究货币信用,涉及信用资本、利率和债券投资收益率等。第三部分研究货币经营机构,涉及对金融中介和金融监管的分析。第四部分研究货币政策,涉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本书的独到
本书为全英文,以介绍货币与经济关系为切入口,立足金融理论前沿,紧扣中国金融实践,围绕货币、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管理、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货币供给、货币需求、靠前金融与靠前货币体系进行论述,穿插介绍中国区块链金融发展现状、中国货币演变史、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及人民币靠前化。基本覆盖了货币金融学课程的主要问题,不但对货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