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哲学研究所的科学史教授奥马尔·纳西姆的科技文化史作品。作者认为,天文学家的观测椅不仅是图像,还是一件物体,它连接了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该书从物质文化史切入天文学的发展,具有跨学科的独特视角作者提出一个原创框架:天文学家的观测椅连接了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讲述了一门特殊科学的故事,蕴含了一种特定的历史
本书分“中国古代星图”和“中国星宿解说”两个部分。中国古代星图部分将基于中国清代的星宿、星官布局进行绘制,覆盖肉眼可见的全天所有恒星。星图将选用合适且权威的中国古代星表,形成星图数据库,利用自主开发的计算机星图软件,绘制成星图。为便于读者将中国古代星座与现代天文学星座体系相匹配,星图将采用中西对照的方式,按西方星座系统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童书绘本《听!宇宙的故事》中,读者将踏上一次奇妙的宇宙之旅,探索生命的起源与演变。故事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开始,从物质的角度出发,带领孩子们了解粒子的诞生、原子的生成,逐渐演化为恒星和行星。随着宇宙的无限扩展,地球的形成孕育了生命的奇迹。从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到多样的动植物,直到人类的出现,每一个环节都充
在本书中,作者用形象化的比喻、生动的例子和简洁的语言介绍了现代宇宙学的前沿进展,试图让读者在熟悉一些基本物理概念的同时,也能大体了解现代宇宙学的精髓。全书共有10章,涉及暗物质、暗能量、黑洞、宇宙起源、天体起源和宇宙生命起源等内容。尽管篇幅不长,也没有涉及很多复杂艰深的物理概念,作者仍系统地搭建起了一个现代天文学和宇宙
时间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把钥匙。然推置闰之学既专,百余年来干支记法废行未用,时间成为今日从事史学研究的一个障碍。为方便今日学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双怀教授毕二十年之力,起公元前1400年,讫公元2100年,成此《中华通历》,每年一表,逐日推算。凡是遇到中国古代时间问题,几乎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无需推演、换算,
时间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把钥匙。然推朔置闰之学既专,百余年来干支记法废行未用,时间成为今日从事史学研究的一个障碍。为方便今日学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双怀教授毕二十年之力,起公元前1400年,讫公元2100年,成此《中华通历》,每年一表,逐日推算。凡是遇到中国古代时间问题,几乎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无需推演、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