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画册类图书。本书以一年四季中的二十四个节气为时间主线,将其他重要的传统节日插入相邻的节气之中,以此做为时空交叉的人文基础及语境背景。全书两大板块构成是:文化学者谭汝为教授对四时节令,从气候、农事、养生、民俗、诗词等侧面,进行文化阐释,同时辅以四季中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绘画作品;红学专家赵建忠教授对画家彭连熙精心绘制的
为了争取在我省建立国家级面向南亚东南亚应对气候变化的区域国际合作平台,培养一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专业化团队,进一步提升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影响力,本选题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下达的《中国(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构建及系列活动》项目为依托,围绕中国(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机制构建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农业灾害天气基本类型及影响特点,是开展防灾减灾技术工作的基础知识概要,按照从春至冬的时间线,共介绍了20种灾害天气类型,方便读者了解我国灾害天气的发生规律、主要类型及发生特点;第二部分介绍各类灾害天气对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影响和危害,及相应的防灾减灾技术;第三部分介绍各类灾
本书较全面地反映和记录了近10年京津冀冷涡背景下暴雨状况。
本书内容包含:天气为什么会变化呢;什么是气温;怎样判断阴天和晴天;变幻莫测的云是怎样形成的;“飞机云”是什么;怎样看云识天气;人工降雨是怎样做到的;怎样计算降雨量;轰隆隆的雷声离我们有多远等内容。
(一)人类活动与当前环境问题。本书系统归纳了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根据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程度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人类活动引发的原生环境问题;二是主要由人类活动诱发的次生环境问题。其中很多环境问题是人类目前技术水平无法避免或恢复的,最终影响的还是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二)发生学方法解释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关系的历史演变及
本书共分九章,分别为我国水旱灾害、水旱灾害防御概述、监测预报预警、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水工程调度、山洪灾害防御、防汛抢险技术、抗旱措施和保障措施。
近年来,发生在国内的几次罕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异常高温热浪,以及2023年北京7·31特大暴雨等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风险。人们迫切希望了解,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否越来越频繁了?它们的发生是否和气候
贵州省是我国凝冻过程的多发区域,占全国84%。为提高贵州省凝冻预报预测水平,建立凝冻灾害中期-延伸期-短期气候预测思路,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贵州省凝冻灾害的定义及时空分布特征、各市(州)凝冻灾害的气候特征及区划、典型的超强凝冻事件的成因分析及不同强度凝冻过程的差异性分析、气候模式产品对凝冻过程的预测能力分析。本书是一部具有
九仙山气象站以“扎根高山、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高山精神著称,慕名而来学习者众。为让人们更好地体会这股精神力量,作者通过拜访自1955年建站以来的老同志、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找到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口述、文字、图片史实资料,依路、电、水、住四个方面再现了气象站艰辛的创业历史,生动而细致地刻划了高山气象人在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