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书聚焦于中高纬度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温带气旋,利用气旋客观识别和追踪算法及高分辨率大气再分析数据,从统计分的析角度研究了中国近海、大西洋地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温带气旋的数量、空间分布、移动路径等活动特征,并且对气旋影响我国极地考察航线情况进行了研究。
本书介绍了揭开雾的神秘面纱——有关雾的基本知识、看似温柔的杀手——雾的危害、人工影响天气的新课题——雾的消除和利用、美轮美奂——雾景资源等内容。
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空间尺度小、生命史短、突发性强、发展演变迅速、破坏力极大,常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书筛选河北省100个强对流天气个例,重点分析各类强对流天气的特点、天气系统与灾害性天气的配置关系、探空曲线、卫星图像、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等多种资料的特征,分类建立强对流天
本年鉴是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编撰的官方出版物,共分为3章。第1章总结了2019年我国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时空分布及气候态差异特征。第2章梳理了全年34次主要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情况。第3章针对遴选出的8次重大强对流天气事件的环境背景、发展演变等信息进行了细致描述。附录给出了基于1981—2010年观测数据整
《中国降水日变化》重点系统呈现了中国降水日变化的完整图像,并揭示了其深刻的科学内涵,提出了开展与日变化相关联的降水精细化演变过程研究和相应数值模式产品评估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提出了对精细化数字气象预报业务发展的思考。
干旱是我国最常见、影响**的气候灾害之一,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针对干旱关键变量精度不一、指数适用性不明、干旱演化过程不清和未来干旱情景不定等关键科学问题,本书提出构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干旱综合监测与分析”的创新策略,从干旱变量、干旱事件、干旱过程和干旱格局4个方面
洪水急流救援技术
本书以历史典型场次特别干旱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历史文献档案、水文气象数据、野外试验等多源数据,采取模型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历史典型场次特别干旱事件重建及重演技术方法。本书对于应对现在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干旱巨灾风险,制定防灾备灾战略及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保障我国防洪抗旱减灾事业稳步发展提供有力的
干旱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等特点,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广泛影响。在优选范围内,干旱每年造成的损失约为800亿美元,约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五分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每年因干旱造成的年损失为60亿~80亿美元。在欧盟,每年的干旱损失约75亿欧元。我国盛行季风气候,属易旱多旱
本书作者利用山西省近38年来1h、3h、6h、12h不同历时强降水及其灾情、地理信息、社会经济、河网密度、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等资料,对山西省不同历时强降水进行了综合风险区划;在分项评估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关联度模型计算,建立了山西短历时强降水灾害评估模型;对山西218个短时强降水个例进行了中尺度天气分析,建立了基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