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由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和浙江教育出版社共同打造,围绕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从政策、理论层面对我国海洋发展战略进行深入阐述、研究和探讨,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理论基础、指明发展方向,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
本书由教育部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本书构建了“课程导入”“控制测量基本知识”“卫星定位控制测量”“常规平面控制测量”“常规精密高程控制测量”“控制测量综合实训”五大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基于生产一线控制测量作业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编写,本书中引入课程思政拓展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教材是
为什么钻石难久远?为什么远古的冰雪预言了人类的未来?从冰川、沙地到重力风,从真菌孢子、花粉颗粒到沉积物中的微小塑料颗粒,历经挤压、熔解、侵蚀的岩石默默地记录着地球的“前世今生”。本书用75个稀奇古怪的词条引领我们进入更广阔的地质世界,为我们重现古老地表转瞬即逝的轮廓,鬼斧神工的怪石奇峰,讲述险象环生的地球历史。
本书系统介绍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等相关研究进展,以西北绿洲地区黑河流域张掖市为例,探析了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系统评估了其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动态变化;构建多层次模型解析了自然与人文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并从关键水文过程响应机制的角度,解析了不同情景下的主要生
隋唐时江南的富庶、明清时广州的通商、近代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的崛起……中国很早便看到海洋带来的商贸之便。经历大航海时代和全球化的中国更加重视海洋的交通功能,把海洋看作具有巨大承载力的通道。然而,这种认识的背后却暗含着“陆地本位”的意识:海洋在功能上从属于陆地,历史的创造终究要依附于陆地。其实人对海洋的感知是十分丰富和细腻
人类与地球自古便有着亲密而复杂的关系,我们生存在这个星球上,但往往不了解这个星球。本书就将带领读者走上一趟奇妙的旅程,由古至今地对地球科学,包括地质、大气、地理、地球物理、海洋、生态环境等学科的诸多有趣知识进行了介绍,作者从上述学科中提炼出100个主题将地球科学的发展、演变和现状讲述给读者,除了能够了解到地球和大自然的
马蹄蟹的血液有什么重要的用途? 鹦鹉螺身上藏着什么数学秘密? 红珊瑚为何如此珍贵? 海洋中的雪是哪种生物造就的奇观? 40部海洋探索史上的博物学经典,200余幅珍品插图,一段人类探索海洋的辉煌历史 比海洋更伟大的,是人类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遇见古老典籍的跃动之蕴,再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之美 精选1619世纪的博
本书基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对地观测成果,探讨如何结合多尺度遥感观测,包括MODIS等粗分辨率和Landsat等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解决地表水遥感识别和监测的关键技术,提高对大湖泊和小水体的变化监测能力,并全面分析亚洲中部地区2000-2015年湖泊数量和面积的年内和年际变化,并提取各个湖泊的长时序变化趋势,为理解中亚水资
本书共分为9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区地理概况、铅锌矿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全面介绍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第三章介绍了矿集区地质特征;第四章到第八章分别详细介绍了矿床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矿床成矿时代以及矿床成因;第九章探讨了矿床对湘西-鄂西成矿域低温成矿作用的启示。
本书以地质雷达探测为主要技术手段,以包气带含水率分布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原位监测试验和田间尺度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分析地质雷达电磁波在浅层包气带中随含水率和埋深变化的衰减过程,研究电磁波的衰减特征,构建地质雷达电磁波与含水率的衰减函数模型,开展地质雷达电磁波与含水率的反演过程研究,探索一种基于地质雷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