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理对象的定量化研究需要从时间、空间和属性三个维度展开。传统的统计学方法为揭示地理对象的数量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统计规律提供了基础方法;时间序列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为分析地理对象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空间依赖性提供基本的工具;空间分布的测度、区域类型的划分和归并、众多变量的缩减及复杂地理决策方法也是地理学定量化研究的基本组成内
本书综合论述了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科学研究领域,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科学问题及耦合过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基础,构筑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及环境影响科学研究的理论体系。重点讨论了以植被-大气、土壤-大气和根系-土壤三个界面为核心的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碳-氮-水交换的生物物理过程、典型生态系
本书针对地理学面临的诸多基础性学科问题展开讨论: ★力求明晰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提出地理学科复杂性特征; ★力求解析地理数据总体特征、认识地理数据质量与解决地理问题的功能; ★力求探寻地理综合的思路,从要素、空间、尺度、界面等方面归纳地理耦合的方式,为地理综合集成奠定思维基础; ★力求总结地理学的研究范式,阐释不同地理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散落着一座座丹岩峭壁、霞蔚云蒸而被称作“丹霞”的山峦,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本书阐述了丹霞一词的起源、丹霞地貌学术含义、丹霞文化魅力,简要介绍了“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六个片区的地貌成因和旅游资源特色。
本书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藏东南关键区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科学考察的总结性专著,亦是青藏高原藏东南水汽输送研究的**成果。全书共11章,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两次科考的背景、意义、目标及内容;回顾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近几十年来的自然环境与气候背景;介绍了2018年开展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表能量平衡过程和水汽输
拉萨自然风光之旅
本书是关于浙江山川古迹的总结性资料汇编,卷一全省考,卷二临安山川考,卷三嘉兴山川考、吴兴山川考,卷四四名山川考、绍兴山川考,卷五赤城山川考、金华山川考、衢州山川考,卷六睦州山川考、温州山川考、括仓山川考。
本书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入手,涵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规划、建设与支撑业务等全方位的内容。全面阐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与发展的新动态、新思维、新经验。《BR》全书共12章,内容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进入新时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自然资源多维立体协同感知网构建,自然资源多源
本书作者用十余年时间徒步走遍了广东典型性的山岭、田野、海岸线、岛屿、溪谷、湖泊和老村。以深圳为例,与读者一起发现自然之美。试图为城市建一份“自然档案”:精选1800多张记录自然生态的图片,每一张图片标注了内容,记载了时间和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