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新方法、新技术,其中包括气候变化趋势检测和突变检测、气候周期识别、气候变量场时空结构分析、两气候变量场相关模态分离方法、气候信号检测方法、最优回归预测模型、均生函数预测模型以及气候预测等方面的技术。此外,还介绍了作者发展的气候趋势预测及集成预测新方法。书中不仅给出方法的原理和
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的风险、影响和成本具有一定延缓性,意味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即使能够达到UNFCCC设定的减缓目标,未来在气候适应领域的资金缺口仍将持续扩大。新兴经济体开始积极参与对外气候援助,大量区域性融资机制及新兴多边组织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促进了气候融资市场的创新。基于全球气候融资发展的现状,研
华东区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和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迅猛,又是海岸线长、海洋经济和特色农业发达、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之一。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引发更多的极端气候事件,这些会对对城市、海洋、农业和生态等领域带来很大影响。中国气象局作为基础性科技支撑部门,于2017年启动了《
本书较为系统性的分析了襄阳城市生态气候环境,针对性地开展了多个专题影响评估。全书由三部分组成:首先,介绍了襄阳概况,包括襄阳自然地理、气候特征、主要大气环流系统及气象灾害;然后,分析了襄阳城市生态气候环境,包括生态本底遥感监测、城市大气环境、城市热环境、城市人居环境等;最后,针对性地开展了襄阳城市生态气候环境专题影响评
锡林郭勒草原属干旱、半干旱气候,灾害性天气具有频发性、区域性、季节性和多灾害并发性等特征。本书利用1961-2020年常规观测资料和2012-2020年自动站资料,通过概率统计理论、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处理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热力学、流体力学原理和方法,统计影响锡林郭勒盟的主要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主要天气系统和常
本图集是基于中国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未来气候预估情景数据分析计算整编而成。系统分析了1961-2020年中国主要极端气候和灾害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包括干旱、暴雨、高温、低温、台风、降水变化等事件要素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年代际变化,以及60年来我国400毫米等降水线和东部夏季雨带的时空变化情况。采用突发事件风险和渐变事件风
寻味二十四节气
史前到现代,数千年间气候变化和人类社会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从尼安德特人的命运到农耕文明的兴盛,气候变化左右着早期人类文明的兴衰;从温室效应到海平面上升,人类在工业革命后逐渐摆脱了气候冲击的制约,但同时加剧了气候的不稳定性,带来了更加极端的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未来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将何去何从……《人类历史中的
作为多个作者的论文合集,本书多角度地探索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及其间接地干预地貌和地缘政治所引起的变化,并从认识论上回应地球的变化问题。本书认为,气候变化包含体制的变化,在广义和批判的意义上,气候变化影响到生物数量和能量,影响到微生物的更新,影响到地质学的微秒时间,涉及生物灭绝的问题。这些都召唤新的表现方法和传播模式,需要
本书是基于多源观测数据和我国自主研发的污染物大气化学-气候双向耦合模式系统获得的不同种类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辐射强迫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与反馈等研究成果编撰而成。书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化特征及其与全球特别是中国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书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基于多源观测数据获得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