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普通高等院校国际化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现代经济学专业课程‘十三五’规划系列教材“中的一本。本书根据我国教学大纲共编写二十多个国内外经典案例,内容归类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外汇市场和国际货币体系四大方面。这些案例涵盖货币金融学主要关键理论,为课堂理论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案例支撑。(1)
本教材为经济、金融学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之一,主要阐述货币银行与金融体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讨论了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的问题,内容紧跟当前国际经济发展动态。同时,本教
本书稿尝试回答:1.自欧债危机以来,德法在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中通过怎样的路径履行了哪些联合领导职能?2.如何评价两国的联合领导成效?为此,本书稿主要通过“领导力资源三要素”理论,借助“投入—产出—成效”三维度,对德法联合领导的有效性条件假定如下:1.具备优势联合领导力资源和明确的联合领导意愿;2.能够提供与被需求相契合的
货币政策传导由于既涉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如何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与金融调控中最复杂、最现实的问题。而现有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由于缺乏对货币政策传导系统整体的关注而无法对经济金融发展中提出复杂而深刻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答。基于此,本文把由货币政策工具启动到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经济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表明,单一的货币政策无法实现金融稳定,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亟需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在此背景下,本书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搭配机制和效果进行了分析,明细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在逆周期金融风险调控方面的差异,提出了两类政策协调搭配的可行机制,检验了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信贷传
《我国利率期限结构与货币政策调控交互影响机制的研究——基于宏观金融的视角》通过构建宏观—金融模型,利用利率期限结构和货币政策的动态关联关系,研究了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对我国国债收益率和风险溢价的影响,以及利率期限结构、风险溢价对货币政策实施和传导效果的反馈影响与作用机制。
由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编著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一书即将由中国金融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为更好地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从2015年开始,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原货币政策二司)组织人员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情况编写并出版年度中英文双语报告,供国内外市场参与者和研究人士参考。 本报
民国时期商会、同业公会等是当时重要的社会组织,清末以后,它们在社会化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将以民国币制混乱为背景,以商会等社会组织对小区域货币的管理为切入点,探讨社会组织在协调、管理经济及社会的职能及得失,因为市场经济需要因商会等为社会各阶层作“代言人”。为当下行政职能的转变、社会组织职能的强化提供经验借鉴和
2018年以来,为对冲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人民银行多次降准、降息,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但实体经济仍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结构性信用收缩的压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未能得到根本缓解。本书作者立足金融从业者和货币理论研究者的视角,尝试思考个中原因并寻求解决之策。本书从总量、结构和新机理三个层次展开递进研究,全方
这是一套将鉴别特征与现实市场投资和收藏保养技巧紧密结合的收藏类图书;是一套集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入门读物。书中图片清晰,知识点详细,无论是在视觉冲击力,还是实际购买指导价值上,都有同类图书不具备的特色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