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简称财科院)公开出版了《经济危机中的财政》,开创了各国财政运行系列研究。在过去几年的研究基础之上,财科院逐渐拓展并形成了G20框架下财政运行分析的跟踪研究体系。2015至2016年,财科院外国财政研究中心联合广西(东盟)财经研究中心共同撰写《世界主要国家财政运行报告(2016)》,并得到
全书共分为十章,主要介绍了地方层面的财政-金融关联与债务缩胀,地方干预与中央集中视角下的金融分权的逻辑,地方政府行为、财政—金融关联与宏观经济波动,金融分权、财政分权与经济波动,“近约束”与地方政府融资,中国式失衡辨析及其货币政策含义,中国经济周期的新特征、新机理研究,失衡式增长、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市场结构、
2016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
《2016中国财政概览》作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支持的上海市十大高校智库之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依托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团队,吸收和组织校内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法学等不同学科研究人员,联合国内其他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机构,建立多学科融合、协同研究、机制创新的科研平台;旨在对接国家战略,以政府需求为
《2016中国财政发展报告》是基于可逆性检验有效意义上的公平视角(区别于一般的差距缩小或均等化意义上的公平概念),本研究就转轨经济中的财政公平做出探讨。研究分四篇:一般预算收入的公平性、一般预算支出的公平性、政府性基金的公平性以及隐性收支和公债的公平性等。加上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和财政发展的第一篇,本书共包括五篇。
《大国财政》一书从全球治理视角出发,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内外统筹的国家治理理念和财政改革思路,全面阐述了“大国财政”的背景、概念和内涵,从历史演进的纵向考察和全球化时代大国间的横向比较中,探讨了中国大国财政的历史使命,以及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所必需的制度重构
《日本政府预算制度》稿在概括总结日本财政体制、政府预算制度的基础上,按照预决算流程,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日本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决算及审计等相关环节和具体内容。同时,着重就日本的中期预算、政府债务与风险管理、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政府预算信息化与公开等预算热点问题做了深入分析。最后,结合日本政府预算制度的特点、发展演进历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巨额而稳定的长芦盐税收入,自始至终为中央财政和直隶地方财政所倚重。民初长芦盐税改革是北京政府试图统一全国盐政、增加盐税收入的重要举措。改革中,北京政府、长芦盐商和外人控制的盐务稽核总所围绕盐税利益的分配,为了实现各自利益目标,相互牵制、相互斗争。改革对旧有盐税体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促进了盐务管理的
《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企业增值额分配研究/墨香会计学术文库》对上市公司增值额分配比率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增值额分配比率的行业差异、产权差异和区域差异;进一步基于产权性质的对增值额分配比率与公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对我国非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增值额分配比率与公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产权性质的增值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