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气象志》是记载宁夏气候演变过程和气象事业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是传承和彰显气象文化的重要载体。《宁夏气象志(1991-2020年))的编纂工作历时五载,与1995年出版的首部《宁夏气象志》相衔接。本志书涉及内容广泛,系统而全面地从宁夏气候、气象业务、气象科技与人才、气象事业管理、人物和荣誉等方面,真实记载宁夏气象事
本书以人文情怀,抒写云南气象。从气象的角度揭示了彩云之南的神奇魅力,从文献的视野揭秘了云南的独特气候,从科普的维度解读了深奥的气象现象,从历史的踪迹感悟了厚重的气象渊源。以通俗的手法,讲述了云南天气、气候、生态、环境、灾害、人文等百科知识,展现了云南气候、生态、物种、人文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提出了云南气象业态发展的新构想
本书作者追寻着四季更迭的脚步,对每一个节气和物候进行解读,不仅从知识层面予以解释,更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与生命体验,挖掘其中饱含的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哲思与诗意,赋予其生命美学的新阐释。书中精选百余幅当代中国抽象绘画家徐冬冬历时八年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组画,并收录与王蒙、丁一汇、陈来、薛其坤等名家的对谈,从艺
本书为青少年节气文化科普图书,定位为“小学生专属节气科普书”。书中设置节气人物孙湉湉,以小学生的视角,通过“时光微步”的短文,从文化、科学、民俗等角度切入,深入浅出,为小读者建立起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秋季节气的基本意象,引导孩子跟着节气“小步”走,体会大自然的时序变化和节气文字的美好,领悟中国节气的独特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通过对150个关键问题进行阐释,回溯全球气候治理的变迁,诠释“双碳”的缘起和由来,分析主要经济体在实现碳达峰时的特征以及承诺碳中和的主要路径,跟踪国内“双碳”工作部署的进展,梳理国内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脉络,解码我国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转型路径和对策方案,以期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读者了解“双
为了系统认识中国北方地区极端气候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的变化机制,进而对该地区极端气候开展更为有效的预测,并对其未来变化进行预估,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中国北方地区极端气候的变化及成因研究”得以立项。经过项目团队近5年的合作研究,对中国北方地区极端气候变化及成因取得了新的认知,发展了新的预测理论、方法和模型,并对其未来
China and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本专著书通过对城市温暖化与城市热岛现象的研究,描述了其形成的原因及缓和策略。首先,利用对流、辐射耦合模拟进行街区室外微气候评价,包括对居住区夏季室外微气候的模拟及模拟精度验证和对建筑表皮绿化的室外微气候调节效果进行分析。然后,基于遗传算法与对流辐射耦合模拟对街区室外微气候优化设计方法进行开发,提出来室外微气候多目标的优
自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各部门、各领域的重点工作,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1N政策体系已基本确立。本书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从科学基础、核算方法、行业部门、行为主体、国际动态等不同视角出发,全景式地展现了
本书以西亚和北非及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为例,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完善预警系统、提高地区话语权、提出碳强度减排,制定了自主贡献目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开展多项针对性的合作,推动双方互利合作深入发展,坚持共同立场,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