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来了,如何防范与应对》在“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书旨在为山洪易发区的干部群众提供一套系统的山洪灾害应急防范应对知识,以期提高基层防范应对山洪灾害的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发挥作用。本书不仅涵盖了山洪的成
本书聚焦于降雨型地质灾害时空信息服务与关键技术,通过融合多维地学信息图谱、微波遥感形变监测(SBAS-InSAR)技术及大数据云平台,以云南省怒江州为示范区,针对降雨诱发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及可视化服务。研究利用高精度时空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实现对地质灾害孕灾、诱灾因素的信息化分析,特别是对
本书旨在填补我国气候变化教育研究教材方面的不足,从气候变化科学前沿进展导入,系统总结与此相关的政策和国际协定,从教育学、社会心理学、传媒学等角度建构气候变化教育的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深入学校课堂,探索适合我国学情的气候变化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本教材共分12章,主要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mm高炮的构造原理,详尽讲解了基本操作步骤、技术检查与维护保养和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炮弹的构造与使用、高炮和弹药的年检、高炮自动化作业系统、增雨防雹作业技术、高炮弹药物联网技术应用、地面作业空域申请和使用、高炮和弹药的运输储存、作业站的安全管理、高炮事故案例分析、高炮
本书共五部分,内容包括:脆弱的冰冻圈、大洋发出的警报、向暖而生的它们、气候变化的味道、地球的“多米诺骨牌”。
本书主要介绍了杭州市70余年的生态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事实,包括气候变化监测、城市气候效应和生态气候资源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杭州当前面临的城市气候环境问题,如热岛强度逐年递增、城区内涝风险增大、城市通风环境亟待改善等。本书汇总了杭州市气象局生态气候创新团队研究成果,将杭州城市气候规划基础研究拓展、深化至气候变化、城市内涝
人工影响天气(简称人影)不同于以预测预警等信息服务为主的传统气象业务,而是依据天气实况来实施人工影响、直达增益减灾目的的业务。不仅跨出了传统气象业务范围,而且涉及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为此,必须以人工影响天气部门为主导,承担起建立“行之有效”的业务实施系统。且首先需要摸清及解决人工影响天气实施中存在着的本学科及外学科的各
本书综合分析了观测期黄河流域青海段主要气候要素时空变化特征以及该流域五个水文站径流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观测期不同时段径流量变化的主因。结合最新发布的全球气候模式CMIP6数据及两个水文模型,采用多模型、多站点、多水文变量、多气候条件加强水文模型的率定、验证方法,研究了碳中和愿景下黄河流域青海段水资
本书为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着重介绍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误差分析、多项式插值、函数逼近、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非线性方程数值解法、线性方程组数值解法、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计算、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每章最后附有气象示例,最后一章专门介绍了计算方法在气象中的应用实例
本书系统介绍西天山云降水物理野外综合观测科学试验基地,基于观测数据开展相应质量控制,据此研究天山云精细垂直结构观测特征、降雨/雪云与非降雨/雪云宏微物理特征,揭示天山不同季节、西天山和中天山不同云系降水物理观测特征,分析极端降水过程的雨滴谱特征和定量降水估测关系,基于GPS/met水汽探测网给出了新疆区域大气水汽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