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海洋档案馆基本情况,介绍馆藏档案资料基本内容和成分,指导利用者和馆内业务人员查阅利用档案资料的工具书。为高效服务有关单位和人员检索利用中国海洋档案馆馆藏资源,我们以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案馆指南编制规范》为依据,结合本馆实际情况编写了《指南》。《指南》的主体是馆藏档案介绍。由全宗名称、起止时间、全宗来源
近海海域是人类活动最密切的地方。因此,海洋灾害极大影响近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海洋灾害风险日益突出,近些年来我国近海海洋防灾减灾形势十分严峻。本书结合相关具体算例,聚焦中国近海典型海洋灾害的水动力数值模拟,主要包括风暴潮、溢油、海冰、台风浪研究进展以及卫星资料同化技术。本书共5章,从各类
本书系统阐述了海洋气象能力建设的意义、现状和需求、方案设计和预期效益风险等,内容包括绪论、国际海洋气象发展状况、我国海疆天气与气候特征、我国海洋气象能力建设现状、我国海洋气象发展短板与需求分析、我国海洋气象能力建设总体设计、我国海洋气象能力建设主要任务、我国海洋气象能力建设预期效益风险分析及对策。 本书中的发展现状、
虽然中外学者对“全球治理”“全球海洋治理”单独领域的研究都比较丰富,但对它们与主权之间关系的研究尚不充分。尤其对作为全球海洋治理核心要素之一的全球海洋治理规则与主权之间的关系研究尚有空白。针对以上研究现状和空白,本书开展了如下研究。 本书以全球海洋治理秩序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为研究对象,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全球海洋治理规则从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弘扬海洋文化,挖掘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使海洋意识教育成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推动力、引擎力、凝聚力。本书稿内容共七章,分别从海洋意识教育、海洋意识与媒体、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海洋命运共同体、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等出发,阐述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具体途径、重要意义。建设海洋事业是国家走向世界强
《海洋文明研究》是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创办,旨在配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倡议,关注蓝色海洋文明,推动海洋史学术研究,刊载海洋史各相关领域学术论文的专业学术论集。本辑为第八辑,收录有关论文17篇,涉及古代海洋观念演变、古代沿海海防观念、中西文化交流史、中西贸易史、海洋物质文化史等多个方面,古今贯穿、洋海并重,
本书以收集到的南海海洋化学历史科考资料为基础,系统介绍了南海北部、南海海盆及南海南部的部分区域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海水化学特征,建立了对南海海水化学的基础性认识,并且以年尺度对南海氮的输入输出通量进行了分析;在同位素海洋化学方面,获得了同位素在南海北部和中南部水体中较为全面的分布特征,基于同位素示踪探讨了相关的海洋
海洋经济的核心是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向全世界宣布了17个可持续行动目标,与海洋相关的是目标14,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自2021年启动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其愿景之一是
本书深入浅出,通过简单数学推导,呈现了一个精简版本的物理海洋学框架,描绘了海洋环流的基本过程,介绍了一些基础的流体力学知识。本书适合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本科生以及物理海洋学初学者阅读,同时也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书。
本书重点回顾了在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和气候变化方面的现有的主要成果和已发现的重要现象,以21世纪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主,兼顾历史上重要学术观点;强调现象的描述和物理机制的探讨;尽量避免过多的繁琐的理论和数学公式,深入浅出地着重阐述现象的物理本质,浅显易懂;尽量将有关重要的研究动态和研究结果用新的资料、清晰的图片和简短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