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与矿业工程基础》一书主要分为地质基础篇、固体矿产篇、油气矿产篇、水气矿产篇四部分,阐述了地球、矿物、岩石、构造等基础地质科学;按照矿种分类,分别论述固体矿产勘查、采矿、选矿,油气地质、勘探、开发,水文地质学、地热资源勘查与利用保护、矿泉水勘查与利用保护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室内、外工作方法。
本书一方面注重培养将古论今、沧海桑田的地质精神,和团队精神、社会责任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探寻地质奥秘,践行快乐地质;一方面注重“三基”要求,即认识基础地质现象,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基本地质思维和时空观,注重对基础地质现象的仔细观察和记录,实现“从室内课堂教育”向“野外实践教学”的有效对接。
本书以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济源、伊川、渑池、鲁山、舞钢等地出露的中元古代早期沉积兵马沟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和沉积学方法、地球化学分析、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等方法,对其沉积年龄、沉积相特征、沉积的物源示踪与构造背景判别、早期盆地填充模式、早期沉积-构造演化,以及地层的划分等开展一系列研究,认为兵马沟组形成于中
本书从岩土空间、地质资源、水土环境、地质灾害、信息技术等多个角度,介绍武汉市近十年来在城市地质调查方面开展的工作、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取得的成果。本书内容突出地质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清洁能源利用、地质环境安全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对其他城市开展类似工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概略地介绍了古巴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地质调查程度及地质调查机构等内容,从区域地质概况、地层、构造变质岩和岩浆岩等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古巴区域地质情况,分析了古巴矿产资源分布及优势矿产资源潜力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成矿带进行了划分。本书还详细论述了古巴的矿业政策矿产勘查、矿业开发、矿业管理。最后为我国企业投资古
本书集中我国在地球科学、数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的优势研究力量,突破传统学科界线的束缚,进行不同学科间有效的交叉融合;针对华北克拉通形成之后的破坏和再造作用及其构造、岩浆、成矿和古环境效应,呈现了突破性研究进展。本书将为我国在完善地球形成与演化的理论体系以及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框架的建立过程做出原创性贡献,为我国由地学大
本书系统介绍了以下十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矿物材料分类、加工及应用;第二章矿物材料主原料的结构与性能;第三章矿物材料加工及改性技术;第四章矿物粉体材料;第五章矿物阻燃剂;第六章矿物环保、节能材料;第七章陶瓷粉体材料;第八章岩石矿物材料;第九章固体废弃物及矿物聚合物材料;第十章现代矿物材料的表征技术。
本书以“牡丹江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成果为支撑,在综合前人成果基础上,对牡丹江市重要的地层、岩石、构造剖面与重要化石产地及构造、岩(土)体、水体地貌以及其他地质灾害类等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阐明了各类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及分布,评价和区划了地质遗迹,并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的规划建议。
本书为《中国地质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文丛》之一,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织并负责出版事宜。本自选集收录朱建明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和联系作者的重要论文,均发表于代表性期刊上。朱建明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硒、铬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非传统同位素分析技术的研发、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及其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研究。本自选集共分为3个部
《姚艳斌自选集》选取了姚艳斌及其科研团队近年来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系统的总结了煤层气储层非均质性及储层流体动态精细定量表征理论与成套技术的研究成果,包括孔隙度与孔隙结构的研究、甲烷赋存状态与吸附能力评估、水润湿性与扩散规律的总结、还涉及气、水多相作用研究和注C02提高气体采收率微观机理、煤储层种多态甲烷的动力分馏扩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