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为地学类大学一年级学生野外地质认识实践教学而编写的。做好教学实习,培养扎实的野外工作能力是地质类专业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增强地质感性认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动手能力、锻炼意志、增强体质和提高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为宗旨。本书包括6章内容,分别为绪论、区域地质概况、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野
本书以裂隙石灰岩中的岩溶管道发育过程为核心,聚焦岩溶发育初期的生成与演化机制,通过数值模拟揭示岩溶系统中流体流动与化学溶蚀作用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本书首先系统综述近20年来岩溶演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全面梳理该领域的主要学术成果和技术发展现状;然后,重点阐述岩溶发育的反应动力学理论,并建立岩溶早期发育与演
本书介绍了构造成岩作用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并以库车前陆盆地为例,在其地质概况构造变形与演化、储层成岩作用和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构造作用与成岩作用的耦合关系及构造成岩作用对储层裂缝发育和储层物性的影响,总结构造成岩强度定量评价方法、有效裂缝评价与预测方法及综合评价储层质量的储渗单元
本书从孔隙流体与岩石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机制、孔隙流体对脆性岩石声学参数的影响、孔隙流体对脆性岩石裂纹扩展的影响、考虑孔隙水压力作用的脆性岩石细观损伤模型的建立、单裂隙的水力传导性能、多裂隙岩体的水力传导特性六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水化学作用下岩石可能的裂纹扩展机制及其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裂纹
本书围绕硼铁精矿的合理利用,基于选择性还原-熔分-熔分渣提硼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转底炉直接还原综合利用硼铁精矿的新工艺,以充分利用我国低品位硼铁矿资源,保障我国硼产品的战略供给,书中系统介绍了作者团队围绕该工艺进行的相关基础研究,可为硼铁矿及其它复合铁矿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本书是丹麦哥本哈根地质博物馆前策展人奥勒·约翰森(OleJohnsen)基于博物馆中珍贵的矿物藏品和他的私人藏品编写的一本介绍矿物的图鉴。全书以结晶学基础知识的系统介绍作为开篇,共收录产自世界各地的500余种矿物(包括较多珍贵宝石及同类著作中较少提到的不常见矿物)。图鉴部分以600余幅极具代表性的矿物标本
本书在华南大陆早古生代构造事件的研究现状基础上,将桂北地区空间上相互分离的早古生代韧性剪切带纳入统一的构造应力场,通过九逢-杆洞、摩天岭、元宝山、三江、寿城-三门、龙胜、鹰扬关等地的系统的宏-微观构造、岩石三维有限应变测量、磁组构、石英EBSD组构、热液锆石U-Pb定年和新生矿物40Ar/39Ar测年,讨论韧性剪切构造
本教材全面总结东华理工大学60年来在浙江江山地区进行基础地质研究和地质教学实习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当前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填图方法编著而成。全书共分六章。主要作为东华理工大学二年级本科生野外填图实习使用。第1章综述了江山地区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和区域构造演化;第2章简要介绍了江山地区土地资源、矿产资
苏联科普作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深深影响了叶永烈、高士其等老一辈科普作家。《北极熊科普佳作丛书》在20世纪70-80年代苏联优秀科普作品中遴选出了10本适合小学低年龄段儿童阅读的作品,以大幅彩图本和绘本为主,涉及航天、地质、金属、动物、时间等多个主题,书系作者均为苏联各领域资深、专业的科普大家,在文学创作和科学普及方面
华北克拉通是中国重要的克拉通之一。鲁西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部,其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程度在整个华北克拉通内是最薄弱的。本书通过野外调查、岩石矿物学分析、地质年代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同位素分析、构造解析和动力学机制分析,研究鲁西前寒武纪构造-热事件,提出了鲁西地区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五个阶段,即:新太古代早期科马提岩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