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书从“创新是什么”出发,提出第三种创新模型,即“制内创新”,这是一种更加适应我国制度框架的创新模式。以广州开发区为实证案例,广州开发区经历了从工业园到科技园到城区的发展阶段,在政策牵引力、组织保障力、市场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现在已发展成为与天河区并驾齐驱的区域科技创新区。本文从创新空间、创新空间新格局、广州开发区科
2006年,当时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印裔英国首富旗下的米塔尔钢铁公司宣布,出价230亿美元“恶意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欧洲钢铁企业安赛乐钢铁公司,一场史诗级的商业战争就此打响。 围绕并购,两大公司展开全面对决,诸多商业巨头、国家元首、投资银行、智囊团队纷纷登场,各种谋略、权术、智慧、博弈逐番上演,在欧洲政治、经济
这是一个关于绝望的死亡、病痛、成瘾、酗酒和自杀的故事,开创性地记述了资本主义的缺陷如何对美国工人阶级造成致命伤害。安妮·凯斯和安格斯·迪顿发现,在25—40岁年龄段的美国白人中,大约一半的死亡要归咎于自杀、酒精性肝病和药物过量使用;在40岁左右的白人中,这些原因导致的死亡约占1/3;在50岁出头的白人中,这一比例则为2
《2024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是一部综合性年度研究报告,对2023年度青海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的一些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全书由总报告、经济篇、社会篇、生态篇和特色篇五个部分组成。其中总报告灭2023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结合省情实际对202年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有
本书通过反思数字经济时代的区域发展动力,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区位知识动力解析框架,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知识流动性及其社会文化、制度和认知距离等隐形壁垒作用机制,依次围绕城市外部知识关联和城际知识网络外部性,探索了知识多区位流动之于产业比较优势演化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数字经济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区位知识驱
《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六卷)是杜恂诚先生在继承前人关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数十年潜心学术、深入发掘史料而汇集成的重要学术典籍,具有原创、专业、系统的特色。 《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六卷)以纵横交织的多维视角剖析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立足中国近代史,按照专题覆盖领域,分三大部分,以6卷10编进
本书立足区域增长极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研究,探讨区域增长极功能定位、产业空间集聚与产业转移、区域统筹发展等问题,回应共同富裕的需求,提出针对性的促进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相关政策建议,为纾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提供理论支撑。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有序推进,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带一路也成为国际政治教科书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学术界对一带一路的研究热情有增无减。本书从区域经济合作角度,以沿线国家广泛使用的互联互通为核心概念,尝试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的互联互通理论,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学理基础。为此,本书将互联互通界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更进一步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书由白重恩、蔡昉、樊纲、江小涓、隆国强、杨伟民、易纲担任主编,集合了管涛、姚洋、易纲、王一鸣等权威专家作者的重要观点,主要探讨了高水平开放、人口问题、财政政策
本书是《重庆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在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以及其他生态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的支撑下,以重庆市为研究区,深入分析了重庆市市域自然地理状况、资源禀赋特点、社会经济状况及生态系统特征;按照“源地识别-阻力评估-廊道划定”的工作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