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面向海岸带地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格局和过程,融合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特点,构建了海岸带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和分析体系。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着重讨论遥感提取和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海岸线自动提取、海岸带地表覆盖分类、典型要素提取三个方面的技术与效果评价。下篇侧重分析方法实践和区域变化重点分析。着重探讨了2000—2015年中国
本书对水下光学与成像的关键原理、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共21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水下光学和成像技术,以及海洋光学和色彩研究的发展史。第二部分综述了水下光学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水下光场的概念、水体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和其他营养物质的评估方法、水下生物发光特性以及有害藻华等对水体的影响,还总结了用于
这是一本以3-12岁的儿童为读者对象,3-6岁亲子阅读,6-12岁自主阅读。国内团队精心打造的原创科普书,本书主要介绍海洋的各种趣味知识,从海洋的起源、构造、地壳运动,到海洋动植物,及海洋生态、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和保护海洋等。全书以简洁生动的文字介绍海洋的各种奥秘,并配以精美逼真的插图,让孩子充分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知识
本书是《我们赶海去1》《我们赶海去2》的续篇,主角仍然是我们熟悉的“石小黄”——石磺。与前作不同,续集讲述的是一整年的故事:从一年伊始的元旦,到一年的尾声,在30个与环境保护或传统文化有关的节日里,石小黄认识了许多新伙伴,包括海底的珊瑚、树上的天牛、红树林里的孟加拉虎、沙滩上的馒头蟹、飞来南方红树林越冬的勺嘴鹬……本作
本书共分5章,包括我国海洋能发展政策、技术进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国际海洋能动态、OES成员国海洋能技术进展等等。
本书系统介绍了海洋技术与仪器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海洋技术基础理论、海洋通用技术基础、海洋仪器基础、海洋观测技术与仪器、海洋探测技术与仪器、海洋观测平台技术。本书系统介绍了海洋技术与仪器的相关基础理论、应用案例,是海洋技术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之一,可供海洋科学、资源与环境、物理海洋学等相
本书将传统偏向学术型或文物型的图录与现代图书相结合,通过对海南渔民在南海渚岛及相关海域的生产技艺与生活记忆的叙述,以立体书的形式展示了民俗文物背后蕴含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讴歌老一辈海南闯海者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做海”精神,展现了渔民群体在开发建设南海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作用和时代意义。
深渊,又称海斗深渊或超深渊,专指海洋中深度大于6000m的海沟和断裂带区域。受探测技术条件的限制,人类目前对深渊区域的了解十分有限,它代表了海洋科学中最后的前沿领域之一。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深渊科学专业书籍,在介绍深渊基础知识的同时,阐述了深渊背景下奇特的地质、环境和生命现象,以及发生的过程及机制。
为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提升全国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和防治能力,国务院于2020年启动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其中海洋灾害为六大灾种之一。河北省自然资源厅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部署了河北省第一次海洋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任务。本书是河北省第一次海洋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之
《中国海洋社会发展报告》是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主办的中国海洋社会发展的年度发展报告,由上海海洋大学的崔凤教授担任主编。2022年卷将分为年度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篇三个专栏,分别就我国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教育、海洋公益服务、海洋环境、海洋管理、海洋法制等领域在2021年度的发展进行考察,并围绕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