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地质学会始终认真落实党中央对科技社团工作的新要求,在中国科协、自然资源部、第41届理事会和学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主动作为,在推进地质科技进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地勘行业转型以及服务广大会员等方面均取得了新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记录中国地质学会年度重要事件,学会
为纪念中国地质学会成立100周年,学会面向学会各分支机构、省级地质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理事单位和学会会员、社会各界人士开展了百年华诞“我与地质的情怀”征文活动,征集了近百家单位的200余篇稿件,并最终评选出百篇优秀征文收录此文集。《中国地质学会100周年纪念文集》主要内容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中国地质学会老领导,院士、
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100周年之际,作为学会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中国地质学会决定编写一部《中国地质学会省级地质学会分支机构简介及所设奖项获奖名录》以此来回顾学会百年历程,展示学会百年成就,传承百年奋斗精神,启航学会新征程。一百年来,中国地质学会经历了荫芽初创、快速发展、完善壮大和创新转型四个发展阶段,始终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
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100周年之际,作为学会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中国地质学会决定编写一部《中国地质学会百年大事记》以此来回顾学会百年历程,展示学会百年成就,传承百年奋斗精神,启航学会新征程。一百年来,中国地质学会经历了萌芽初创、快速发展、完善壮大和创新转型四个发展阶段,始终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支撑保障
本书分为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两大部分。其中室内实验的部分包括: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矿物、岩石的显微鉴定;地质罗盘仪的使用,读图与绘图三个方面。该部分的内容基本按理论教材的顺序编写。野外实习的部分包括:野外实习的基本工作方法;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地貌调查;地质地貌调查的遥感方法;典型的地质地貌教学实习路线五个方
本书系统开展了地质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应用探索。构建了地质工科人才“三观五能”培养模式,形成了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体系,系统开展了教育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三观五能”培养模式为核心,进行了产学研协同育人及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地质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实践,拓展了地质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
本书依托滇中引水工程,通过对输水隧洞穿越的活动断层的运动性质、最新活动部位软弱带进行工程活动性分带研究,科学计算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活动断层蠕滑累计位错量,为工程衬砌结构设计、设防部位确定提供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套相关研究方法体系。
年鉴是记录学校发展历史的重要载体,是汇集学校事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文献汇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年鉴2021》全面系统地反映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事业发展及重大活动的基本情况,重点反映学校党的建设、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对外合作交流、校园文化建行等方面的重要工作、事件、活动和所取
大别造山带的野外实践和研究方法
基于地震资料进行断层的解释是地震资料解释的重要组成部分,断层的高效准确解释对于油气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从地震叠后资料的预处理、地震断层属性的计算、地震断层属性的增强处理、地震断层的智能识别以及在不同工区地震资料的应用几个方法展开。本书的特点是比较全面的介绍了涉及到地震资料断层智能识别的各种方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