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作者团队近年来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和交通大数据研究等方向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空间分析方法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模拟、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公共交通可达性与公平性、共享单车出行行为等研究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实验。全书共十一章(对应十一个实验),书中内容详细介绍了每个实验的实验场景、实验数据、实验思路和实验步骤等
本书围绕全球陆面-水文过程相互作用机理这一科学问题,以公共集成地球系统模式CIESM的陆面模式CLM4.0为基础,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曲面建模方法构建了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耦合驱动的全球土地利用/覆盖变化(GLUCC)模拟模型,实现了CLM4.0的植被类型动态变化模拟;利用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DTVGM完善了CLM4
地下地质构造三维模型的构建(简称为构造建模)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可以为深度域地震成像、岩性解释、油藏建模等提供支持,直接影响储量计算、井位部署等油气开发方案的制定。近年来,由于对复杂构造油气藏勘探的需求,构造建模作为其支撑技术已经成为了地球信息科学和地球物探领域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本书在地质构造
针对全球范围内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推广工作的需要,本书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础知识、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名词概念与方法、典型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实践,以及区域和全国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相关研究参数、基础数据和典型案例等,可以作为读者系统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面的知识
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同时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功能,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国防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完成时空基准统一的最高效、最便捷的途径。卫星导航系统已渗透到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人民大众、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巨大的军事应用价值,是现代战争武器系统效能
探究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应用沙漠造林器栽植苗木的保水效果,观测其沙漠造林器是否更有利于苗木成活,同时为提高沙漠地区苗木栽植成活率提供科学支持。本书通过采用对比两种栽植方式(铁锹和沙漠造林器)下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并使用相应公式计算,从土壤有效含水量、土壤水分亏缺程度、土壤水分变异系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定哪种栽植方式更
魏格纳(AlfredLotharWegener,1880-1930),德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大陆漂移学说的创立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35岁的德军上尉魏格纳奇迹般完成了《海陆的起源》这部划时代的著作。《海陆的起源》是现代地球科学的奠基之作,详细阐述了大陆漂移理论,提出古代大陆原来联合在一起,因大陆漂移而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防洪排涝安全始终是一道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作为一个从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工作的从业者,一直致力于城市防洪排涝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本书共8个章,涵盖了城市内涝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基本情况、水文分析、模型构建及淹没分析、风险区划、灾情防洪等。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城市防洪排涝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还结
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本书从气候变化的现实入手,由浅入深地剖析气候变化的科学原理,系统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推动防灾减灾的具体举措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策略,包括全球和中国气候变暖的现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新特点、观测和未来预估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国内外气候变化风险管理经验与案例、减
本书是在“气象水文耦合洪水测报法”运用基础上形成的,对传统推理公式重新研究重新定义,改变了过去关于“推理公式比较适用于推求设计暴雨所形成的设计洪峰流量,不适用于推算实际暴雨形成的洪水”的说法,通过算法的改变、雨强系数的率定,新的计算方法利用流域降雨历时和降雨量完全可以用于实际降雨洪水的推算。2015-2022年通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