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总结2020年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情况,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编制了《2021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报告》分析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形势,阐述了江苏省2020年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各海洋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沿海三市(连云港市、盐城市、南通市)和沿江七市(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扬州市、镇江
本报告结合2021年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和海洋领域的重大事件,从海洋发展体制机制与规划管理、海洋产业体系构建与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法治建设与权益维护,以及全球海洋治理与海洋命运共同体五个方面入手,立足全面论述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海洋战略与政策、法律与权益、经济与科技、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21世纪以来,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为全面反映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共同组织编写了《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1》。 本报告系统总结了2020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分别梳理了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海洋经济发展主要成效与措施,并提出了推动海洋经济发展2
本书主要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制度创新问题,全文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行文,主要包括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制度创新的内涵、文献回顾、世界湾区制度创新经验、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以及总体制度创新政策建议共五个部分。
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可扩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本书系统总结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特征,构建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梳理、借鉴了国内外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对于加快推进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
本书作者系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简称“中国大洋协会”。本书以编年体式为主,本着“只叙不评”的原则,力求客观、公正、准确、全面地记录中国大洋协会自成立以来走过的30年历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资源勘查、资源评价、环境保护、开采技术和加工工艺研究,以及战略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既可以作为中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黄海海洋观测研究站和东海海洋观测研究站始建于2007年,是我国海洋观测技术创新领域和观测数据成果产出有代表性的野外观测系统,其围绕我国黄、东海海域重要流系和复杂海洋现象研究、台风预警预报、海洋权益维护及保障等需求,组建了科学合理的黄、东海浮标观测网络。 本书是关于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
本书主要以作者近年来对SAR海面风场遥感研究的成果为基础,从SAR海洋遥感的基本原理出发,有机结合SAR海面风场遥感成像机理,SAR海面风场遥感探测和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系统介绍SAR海面风场遥感探测技术与应用方面的研究。本书的撰写注重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从而更便于读者系统掌握SAR海面风场遥感探测理论知
全书共分三篇十九章。 第一篇,第一、二、三章以笔者数十年对山东半岛近岸带沉积底形的实际调查资料,总结海岸带海陆动力作用下沙波、沙丘、沙坝及其它沉积底形的形态、动态特征、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和层理构造,也增加了一些近岸底形在工程稳定性方面的实际案例。 第二篇,第四至第十二章介绍了欧、亚、非和北美陆架(水深<200m)上
本书集中围绕与海洋相关的地球表层系统的沉积过程展开分析,包括“滨、浅海沉积体系”、“半深海及深海沉积体系”和“洋板块地层”三部分共13章内容,具体介绍了滨、浅海各类沉积体系和沉积驱动作用,大陆边缘过程,半深海、深海沉积物类型及深海沉积驱动作用,“洋板块地层学”概念和洋板块地层的分析重建方法。同时,对上述各类沉积体系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