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业务产品之一。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气候概况,介绍了全球和中国2020年气候特征、成因以及主要气候系统基本特征;第二章分类综述了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冰雹和龙卷、低温冷害和雪灾、高温、沙尘以及雾和霾等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第三章阐述了气候对农业、水资源、生态、大气
本书介绍一种气象主题,包括20个左右气象现象,以自然界中出现的奇异现象和独特事件等引起读者的兴趣,再利用相关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知识去解释或破译这些现象,从而使读者发现大自然的奥秘,体会气象的魔力。
本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太阳、风、雨、云、雪、大气放电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介绍了其观测方法和观测工具。后半部分讨论了气象学的实际应用,即天气预报、气象学史研究和人类改变天气的尝试。
本书分为两部分,涵盖了丰富的主题。第一部分,“地基遥感”,包含了关于天气雷达及其在龙卷风、风暴和雷暴探测、表征和预报中应用的文章。这些材料也描述了用于气象和水文的雷达系统的最新进展,其中一章介绍了云雷达及其应用。第二部分,“星载遥感”,涵盖了降水的卫星遥感探测,并以重大项目为例进行说明,包括热带降雨测量任务(Tropi
本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作者已提供本单位的保密审查,不存在意识形态问题。空间环境科学是顺应现代人类航天活动需求,在空间物理学范畴内形成的一个新的学科分支,主要研究方向是对航天器所在空间的环境及其效应进行探测、研究,保障航天器能够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里稳定、可靠地运行。本书重点介绍了近地空间环境,重点阐述采用电离层探测
《空气》是地球系列中的一本。地球系列从科学、艺术、文学等方面介绍自然现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引领读者探索我们居住的星球。本系列共有18本书,每一本书都由该领域权威且充满创作热情的专家撰写。《空气》讨论了为何空气如此重要、我们如何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有什么作用或正在发挥什么作用等问题。《空气》从科学、艺术、文学等方面介绍
本书是一部天空科普书,同时是天空奇观的摄影集,目标与定位是天空/天象/大气现象类科普的基石。云与大气光象(彩虹类、宝光类、冰晕类、嚴景类、电光类、天空的色彩与光影等),以及中外不同时代对天空/天象的认知史,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汇集了作者十多年来在生态气象、气候变化、气候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从北京气候与生态环境基本状况,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长年代变化特征,高温热浪、强降水等主要气象灾害及影响以及城市景观生态、城市热岛、地表植被等时空变化,详细给出了北京的生态气象特征,结合北京城市特点,研究了影响北京风环境容量的大气混合层厚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