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公园城市建设的哲理基础及动力支持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构建了公园城市的规划体系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城市更新改造、拓展新建、乡村表达和区域协同等视域,探讨公园城市的建设路径,提出迈向生态-社会双向多元善治的公园城市治理新模式,可为超大城市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本书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研究城乡融合对福利的影响机制。社会资本指以信任、互惠和规范为基础的网络和人际关系,这些网络和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人和集体获得经济收益和各种资源。城乡融合指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城乡二元的政策逐渐统一,城乡劳动力等资源自由流动,城乡居民享受均等的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福利包括个人经济福利和社会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21/2022》,以“共同富裕、节能降碳、城市更新坚”为主题,分为综论篇、论坛篇、观察篇、专题篇、案例篇和附录篇等六个版块。《综论篇》全面反映2021年中国城市发展状况,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安排了有关城市发展综述和城市发展十大事件,以及城市住房、城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城市信息化、城市服务业等重点领
本书在总结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证知识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高铁影响的相关研究与实践经验,通过多学科融合,构建“双时间节点+多尺度”的实证研究框架,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获得了翔实的一手资料,深入解读了研究背景和趋势,分析多尺度空间失衡状态及高铁建设前后的变化,探讨在全国、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三个尺度区域失衡变异,以及高铁
本书从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多学科出发,详细追溯了城市规模问题的历史由来,梳理了城市规模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形成机理,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了城市位序-规模、城市首位度以及城市非均衡性的各项指标及其测度方法,并从区域整体性理论、城市规模均衡发展理论、主体功能区理论和区域差异性理论出发,夯实了城市规模体系测度的理论
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从城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城镇化到怎么发展城镇化三个逻辑层面进行详细分析城镇化的发展动力与要务。八个章节分别为:城镇化涵义、发展和动力、新中国城镇化历程和经验、国际城镇化发展和经验、城市发展规律、城镇化要务一、城镇化要务二、城镇化要务三、城镇化要务四。内容大多数是作者从业一生做积攒下来的专题研究和
本书从居住空间视角出发研究人口城市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在理念上需要确立“多元、复合、容纳”思想,目标上需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与幸福”,而在城镇化路径上,则需要建立“市场主导、政府规划与监督、社会参与、成果分享、责任追究”机制,走“全域、去极化、城乡统筹,多梯度复合型”的发展道路。
我国主要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职能分工深度、空间紧凑度、投入产出效率和资源环境承载力都存在明显差异。本书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理论及文献,以圈层结构理论、中心地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以及中心-外围理论为研究基础,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变与城市扩张发展两条思路出发,对三大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变进
本书结合理论剖析和具体案例,基于文旅兴市的总体目标和现实需求,从工业遗产、文学景观、文创园区、都市新经济、公共文化设施、旅游国际合作、红色旅游等多个不同侧面对中国城市空间的文旅转型的路径和特征展开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文旅融合”既是为了满足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将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高效能
建筑为人类赖以生活生产提供了空间场所,以工程建设为对象的建筑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业中,工程建设主要有三种方式即新建、扩建以及改建。由于建筑产品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结构或空间功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既有建筑往往面临拆除和改造两种选择。相较于直接拆除新建,既有建筑更新改造有一些特定的优点和适用性。随着大量的既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