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东部人烟稠密、交通通信发达、工业化程度高,电磁干扰严重,对天然场源的大地电磁法的数据质量有巨大影响。本书以安徽庐枞矿集区的大地电磁及音频大地电磁数据采集为例,详细讨论了强干扰区大地电磁信号及其干扰的时间域、频率域和空间域特征,数据质量评价方法,以及提高数据质量的数据采集措施、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信号处理新方
本书系统讨论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卫星导航发展概述、卫星导航时空基准、导航卫星运动描述、导航卫星系统组成与信号结构、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北斗二号导航卫星系统、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中的误差源、其他导航卫星系统、差分卫星定位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测绘工程、导航工程专业教材
本书围绕页岩气“源-成-藏”形成富集主控因素,对鄂西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地质背景、发育和分布特征、有机地化及储层物性特征、含气性及页岩气赋存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深入研究了区域构造演化与页岩气形成富集成藏耦合关系,深化提升了“古隆起边缘”成藏模式。提出了“高频层序地层对比+化学地层对比+测录井综合对比”三位
本书紧紧围绕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这一主题,涉及了大量的相关地质、土木、测绘、环境、思政、心理、经济、法律等多学科专业方面的内容。在具体内容安排上,作者分别向读者对比展示了“影视中”与“现实中”两个不同维度的地质环境与灾害灾难事件,分析了电影剧情中灾难的真与假,以及真实世界中人类面对灾害的渺小与无助,实现了内容编排上“虚”
本书紧紧围绕制约活动断裂带地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工程地质和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采用多种方法技术手段,开展活动断裂带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综合研究。对安宁河活动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现今分段活动性特征进行系统调查,查明断裂带附近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以及与断裂带关系。探索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效应,研究活动断裂带对地
羌塘盆地二维地震实验与勘探,历时10余年,经过对资料的不断总结和地震实验,于2015年取得重大突破。本书采用代表世界最新技术水平的低频、大吨位新型可控震源和常规可控震源采集设备为依托的激发方式,配合成熟的高速层下大药量激发技术,在二维地震采集思路上有明显的创新,获得的二维地震资料信噪比大幅度提高,地质现象更加清晰,解决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1~2章为*部分,介绍绪论和水、岩土与混凝土的电磁特性;第3~9章为第二部分,介绍电磁法探测方法与技术;第10~15章为第三部分,论述涉水灾害探测与分析。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剖析了23个不同工况、不同方法典型工程探测案例。本书适用于防灾减灾领域,与土木工程的安全与环境、地质灾害防冶、工程防护领域相关。可
本书系统总结了吉林省钨矿的勘查研究历史、存在的问题及资源分布,划分了矿床成因类型,研究了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以杨金沟钨矿作为典型矿床研究对象,从吉林省大地构造演化与钨矿时空的关系、区域控矿因素、区域成矿特征、矿床成矿系列、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以及物探、化探、遥感信息特征等方面总结了预测工作区及全省钨矿成矿规律,预测了吉
本书以京津冀地区1961—2018年共180个气象站的地面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数值模拟及地理信息技术等方法,结合文献调研借鉴了新研究成果,并经过专家论证后完成。主要内容包括:(1)全面描述了京津冀地区的气候特征、气候灾害等;(2)针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重点分析了农业气候、旅游气候等;(3)对于政府关心的城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计划(WMO/GAW)气溶胶观测程序、指南及建议(第二版)》主要包括GAW站点气溶胶观测采样系统及注意事项,不同化学组分气溶胶观测及数据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气溶胶散射、吸收特性观测及数据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粒子数浓度和尺度谱分布观测及仪器标校,云凝结核观测及仪器维护,气溶胶光学厚度测量原理及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