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开展的科学研究均已证明在自然环境中开展户外教育对广大学生大有好处,可持续发展教育(ESD)成为目前全球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本书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际性科学理念和实践经验,以在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上教室开展的环境监测等水生科学教育活动为例,讲述了一种创新的户外课程教学设计方法,为教师们在自然环境中设计
基于浙江省水情数据的实际需求,针对水情业务系统实际问题,研究拓展行业技术标准,基于混合云构架整合现有水文各类信息资源,采用大数据架构、云存储和流式传输等关键技术,通过集群应用、网格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方式将网络中海量的不同类型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高效共享、深度挖掘和泛在化服务。进一步借助数据集成和融合技术,打破区域、单位
洪水频率分析的准确性对水利工程设计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分析了中国境内流域特性对不同类型洪水发生的影响,总结了现有的非一致性区域洪水频率分析方法,包括指标洪水法、区域回归法,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非一致性区域洪水频率分析新方法,在松花江流域、渭河流域、洞庭湖流域开展适用性分析对比不同方法的效果。区域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湖泊湿地,其地表水和地下水交互作用及其对湿地演化的影响是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书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不同类型典型区地下水超采治理核心技术示范”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白洋淀地区生态地质调查”,根据已有的海量地质结构和水文-气象-地下水监测数据,按照“流域和淀区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
《海河流域区域暴雨及面雨量分析图集》一书共分4章,第1章介绍海河流域暴雨和面雨量的气候特征,第2章介绍海河流域暴雨的预报思路,第3章介绍海河流域暴雨个例入选标准和说明,第4章展现海河流域暴雨个例分析。全书对近60年海河流域的区域暴雨及面雨量进行统计分析,并着重分析暴雨个例天气形势,相信会对海河流域地区气象、水利、水务等
本书依托在祁连山中部的七一冰川开展的野外实地观测,综合利用气象、水文和遥感等基础数据源,借助地理统计、冰川物质平衡数值模拟、水文模型等方法,从历史和未来两个时期对祁连山典型流域冰川演变和水文过程开展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和未来预估研究,探究冰川融水动态变化对河川径流的潜在影响。
水文预报是一项重要的防洪减灾非工程磋商。《山东省实用水文预报方案丛书》是进行山东省实时洪水预报的重要手段。本书为《山东省实用水文预报方案丛书》第四册,对32处潍弥白浪河流域重要河道、中型水库等预报断面新建实用预报方案。本书对于资料条件较好地区,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山东省实用水文预报方案修订技术规程》进行编制;对于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态势,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突破历史纪录、颠覆传统认知的水旱灾害事件频繁出现。本书全面整合各类资料,以山东水情信息服务和洪水预报业务为核心,以监测、预报、演进、调度、风险分析流程为重点,以各类基础信息和测报预报数据为支撑,构建准确高效、实时快捷
本书根据太湖流域2020年洪水实测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2020年太湖流域天气特征、降水特点、暴雨中心移动路径、水势变化、洪水运动格局、高水位成因、水利工程运用效益、监测预报预警工作等,并与太湖流域1991年、1999年、2016年三次暴雨洪水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2020年太湖流域暴雨洪水的启示与建议,是一本反映
长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丰富,但其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得水情变化多样且难以准确预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防洪减灾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迫切需要建立更精确的中长期预报模型及预报系统。本书聚焦长江上游流域,对流域降雨径流特性展开了研究,利用水文统计、物理成因和人工智能等多类中长期预报模型,重点介绍了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