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讲述了大量的事实和技术的细节,内容包括了探测任务的概念设计、工程设计以及航天器制造情况,也包括了任务实际执行、取得数据的分析过程以及最终科学成果情况。本书还介绍了航天器上仪器的细节,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仪器完成任务。
在水旱减灾研究中,需要积极引进当今社会近期新科研成果。遥感技术具有宏观、快速、动态、经济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水旱灾害监测与评估工作中。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遥感技术已经进入一个能动态、快速、多平台、多时相、高分辨率地提供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已成为水旱灾害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支撑手段。
《新疆暴雨(1961-2018)》分为四个部分,第1章为新疆降雨等级地方标准及新疆暴雨定义,按照新疆地域特点,给出了新疆降雨等级的划分,分别定义了新疆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及系统性暴雨过程,并利用1961-2018年5-9月新疆10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筛选各站暴雨。第2章为区域性暴雨过程,共统计了157次。第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天文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全书共分十章,第1章为引言;第2,3章为概率论基础和分布函数;第4章介绍数理统计基础;第5,6章是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第7章为贝叶斯统计;第8章简要介绍了蒙特卡罗方法;第9章为回归分析;最后一章讲述了多元统计中常用的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
海洋似乎离我们的日常很遥远,但在意识的海平线外,人类的所有时间与空间都被海洋静静环绕着。她是——地球的温室:地球生命在这里诞生,也在这里进化。城市文明的哺育者:9千年前的杰里科,4千年前的孟菲斯都在海边生长。人类历史的战场:亚克兴海战将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特拉法尔加海战预示了拿破仑滑铁卢的命运……现代社会的支柱:海上
《围岩动力灾害蠕变效应及预测方法》详细地介绍了团队在采场煤岩体蠕变失稳破坏理论、预测方法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深刻认识。内容主要包括:采场煤岩体蠕变失稳、巷道围岩蠕变失稳、大面积顶板蠕变失稳、采空区上覆岩层蠕变失稳、冲击地压、瓦斯突出、综采工作面顶板蠕变失稳的原理和预测,同时也涵盖了煤岩体能量原理分析,以及煤岩体声波监测等
本书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为例,运用储层成岩显微研究、包裹体岩相学及同期盐水包裹体测温、原油质谱分析等实验方法,并结合地球物理技术,论述了砾岩成岩圈闭的形成机理、成藏演化、关键评价技术方法以及重大目标优选等内容,其系统的成因机理及评价技术可为世界范围内该类型的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指导。本书可供从事油气地质勘探和石油地质综合
全书分为六章:能量和能源的起源、存储与释放,能量失衡与气候变化,绿色能源减缓气候变化,文明与能源发展,气候行动和气候政策、未来气候治理路径等。作者根据世界能源领域的最新数据,用通俗的语言讲述能源和气候变化相关内容,图文并茂,规避了枯燥的学术论文的表现形式。非专业人士也可以读懂和理解。
揭秘潮汐活动、海岸线侵蚀、珊瑚礁形成等20余种海洋现象。一眼看透内部结构,细节之处放大展示。 了解大风暴的结构、潜水时手势的含义、如何寻找古代沉船等近40个拓展知识。
《气候变化教育读本》分为五个章节,采用参与式、体验式等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发掘现行教材中的气候相关知识点,将抽象的气候变化知识融入到灵活丰富的情景模拟、环保游戏等教育内容中,旨在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普及气候变化教育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