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从事海洋业务工作开展的信息化项目研究与系统开发案例,是作者对过去十年海洋信息化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希望能对后续工作和行业内相关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全书共分六章。其中,“海洋环境基础数据可视化与专题图制作的研究”利用GIS制图模板技术,设计了海洋观测要素专题图可视化信息模型,实现了海洋要素专题
《地表基质调查工作方法》初步厘定了地表基质分类方案,探索构建了地表基质调查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以及技术要求,旨在为从事自然资源地表基质调查工作的人员提供一本具有可操作性的地表基质调查工具书。同时基于华北平原、东部沿海、西部戈壁荒漠以及东北黑土地等不同地区,对地表基质空间分布、理化性质特征进行了概述,开展了不同
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底层开发的完整教程,讲授如何通过程序语言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管理、分析及可视化等。全书内容均为底层开发,不依赖于任何商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各种算法或数据操作方法均有详细介绍,且深入浅出。通过阅读本书,希望提高读者的原始创新能力。 第1章介绍了如何实现一个
本书由5个章节组成,第一个章节从风险普查数据及成果质量控制的背景和要求开展入手,介绍了气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技术框架、人员培养等方内容;第二个章节主要介绍了风险普查数据和成果质控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软件自检的规范要求和实现方式,人工抽检的工作流程、抽检数据的筛选标准等内容;第三个章节介绍了风险普查数据和成果质检的
海底地理实体命名,是对海底地理实体经过科学判别和认定后对其进行标识和命名的过程。开展海底地理实体命名不仅是科学活动的一部分,更是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本书主要依托于近五年来的多波束水深调查资料,对其进行数据精细化处理、质量控制和精度评估,在满足海底地名命名要求的基础上,依据《国际海底地名命
本书依托在祁连山中部的七一冰川开展的野外实地观测,综合利用气象、水文和遥感等基础数据源,借助地理统计、冰川物质平衡数值模拟、水文模型等方法,从历史和未来两个时期对祁连山典型流域冰川演变和水文过程开展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和未来预估研究,探究冰川融水动态变化对河川径流的潜在影响。
本书在对国内外碳酸盐储层研究现状及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成因研究现状调研基础上,以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理论、储层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沉积动力学、大地构造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结合野外实测剖面、钻井岩心描述,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分析,按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地质与测井相结合的方法,对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碳酸
本书是为纪念谢家荣教授诞辰110周年而出版的八卷集《谢家荣文集》的第七卷,收入谢家荣教授1921年至1945年间的论文37篇,专著6部。37篇论文中有作者留美回国前夕考察美国地质机构的报告《记美国之国立地质调查局》和《美国之研究地质事业》、向第14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交论文的中译文《中国之黄铁矿及炼硫事业》、《地质论评发刊
海岸工程是为海岸防护、海岸带资源开发和利用所建造和采用的各种工程设施。主要包括海岸防护工程、海港工程、河口治理工程、海上疏浚工程和围海工程等,是海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岸工程主要研究海岸防护工程、围海工程和海港工程等海岸工程的类型、功能、特点、结构形式、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海岸防护概论、海岸防护工程
本书主要以“9·5”泸定地震为例,主要探讨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研究中的结构化表达、决策部署行为分析、应急组织间的信息共享研究三个重点要素,采用知识图谱构建、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从地震案例、应急任务、决策部署、信息共享、组织协同五个方面对地震灾害在指挥决策、信息共享、组织协同等方面的处置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一方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