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现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历程,弘扬气象文化,挖掘档案资源,宣传我国珍贵气象档案遗产,加强珍贵气象档案的管理与保护力度,中国气象局气象档案管编制了《中国珍贵气象档案(第一辑)》。本书主要收录了明清时期、民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最有价值的珍贵气象档案,如1849年俄国东正教会建立“地磁气象台”的档案记录以及19世纪中叶保存较完
青海气象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走过了充满光荣和梦想的70年。70年里,青海气象事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庆祝青海省气象局建局70周年,突出反映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青海气象走过的关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省气象局办公室牵头组织编印《青海气象事业70周年大事(1954—2024年)》,收录时间起自1954年10月
本书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世界教育前沿论坛演讲嘉宾的发言合集。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头等大事。教育能够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什么?如何发挥教育的作用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2023年12月2日,主题为“气候·教育·学习:力挽狂澜,由我做起”的第六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
本书立足于大雾边界层观测统计分析结果基础,结合数值模拟方法进一步开展定量研究,其特色包括:利用多源资料分析得到黄海、渤海各等级能见度的季节和区域分布特征;利用255m气象观测塔15层高频气象梯度5层涡动观测资料,分析得到雾过程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及大气湍流能量输送统计特征;结合对雾滴谱和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认识了雾爆发增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气候变化,全面反映广西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变化最新监测信息,编写了《广西气候变化监测公报(1961—2020年)》。该公报共分为四章,分别从大气(气温、降水、其他要素、天气气候事件)、陆地(地温、土壤湿度)、海洋(北部湾海表温度、广西沿海海平面)、生态气候(
本书系统性的分析伊春全域气候特征和气候舒适度,尤其是小兴安岭森林腹地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时空分布特征、伊春旅游气候资源特征以及气象服务技术等,为伊春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气象数据和技术支撑,旨在将伊春宝贵的气候资源转化为服务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推动伊春生态旅游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本书围绕气候变化主题,分为“我们应该作出改变吗”“我们能否改变”“我们会改变吗”三大部分,用轻松的笔调谈论如“我们要凉凉吗”“我们都能活在水下吗”“这鬼天气到底咋回事”“世界何日完结”“汽车真的糟透了吗”“我还能去度假吗”“我应该吃素吗”等话题,旨在启发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作者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让读者以全新的视角看
面向气候变化驱动下区域下垫面变化的水文效应这一国际前沿问题,选择位于半干旱区的漳河上游、高寒区的黄河源区和湿润区的清流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气候-下垫面-径流的效应传递规律和不同下垫面的水文过程响应机理。基于长序列水文气象资料和遥感影像观测资料等,分析研究区植被、积雪等下垫面要素的空间特征和历史演变特点;建立不同
本书简述了乌海市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气象灾害情况,并结合内蒙古乌海市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使用乌海市1961—2022年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及2016—2022年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的资料,以日资料为主,包括降水量、气温、雷暴日数、闪电定位、风速、风向、冰雹记录、相对湿度、最小能见度、降雪量、积雪深度等要素,一是对
本书是专为中国少年创作的沉浸式二十四节气故事,辅之以思维导图和精美国潮风插画,带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领略中国节气的历史文化内涵。 正如古人创造春神、夏神、秋神和冬神,作者笔下也有四个可爱的节气小使者赵小燕、钱壮壮、孙湉湉和李大力。在本书中,节气作家三耳秀才带领四个小使者,在一年内,进行了24趟既轻松有趣又能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