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蒙脱石的矿物学特性、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应用,阐述了蒙脱石基环境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水体修复中的应用与作用机理,并展示了巯基功能化蒙脱石在汞污染水体吸附修复、汞污染土壤固定化/稳定化修复和土壤-水稻系统汞污染的钝化阻控三个方面的案例。本书可供环境功能材料开发和重金属污染技术研发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南迦巴瓦地区岩石圈精细结构与浅部响应》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南迦巴瓦关键区地球物理科学考察的总结性专著,亦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地下结构和地震地质灾害研究之大成,由工作在青藏高原一线的科研人员共同撰写。《南迦巴瓦地区岩石圈精细结构与浅部响应》共7章,包括科考意义、目标、内容及区域地质背景的概述;野外观
本书回顾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大油区的勘探发现历程,阐述了三大石油地质理论创新在指导玛湖特大型砾岩油田的发现中的重要作用,创立的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体系指导发现了全球最大整装砾岩油田,奠定了其全球最大陆相砾岩油区的地位。本书可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诸如"大型退覆式浅水扇三角洲"、"砾岩储层特征与评价"、"碱湖烃源岩特
内本书针对四川盆地走滑断裂识别与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开展克拉通盆地微小走滑断裂的识别,研究走滑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与动力学。本书提出深层微小走滑断裂的识别方法,查明川中走滑断裂的分布,厘定走滑断裂的“分级、分类、分层、分段”的标准与特征,揭示小位移、长走滑断裂带的连接生长机制,提出克拉通内裂陷的俯冲动力学模型,建立克拉
本书以“湖盆咸化对烃源岩发育的影响”这一科学问题为导向,在广泛调研陆相湖盆咸化机理及咸水烃源岩形成机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咸化湖盆为例,首次提出利用氯盐和碳酸盐含量协同恢复咸化湖泊古盐度和古环境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恢复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八个时期湖泊古盐度演化历史和湖盆迁移规律;结合蒸发岩和碳酸盐岩地球化学
本书是中学生地球科学素质培养丛书之一,丛书由金之均院士领衔编写。本书采用地质学传统的“将今论古”研究方法,即用现在的地质作用和地质过程去推测过去,认识现在并预测未来。全书共分六章,分别是地球表面过程概论、地球表层面貌、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本书形式活泼,材料新颖,语言简明,既可以当作对地球科学及地理感
本书分为6个部分:绪论、地球的基本特征、矿物与岩石、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地壳演化简史、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涵盖了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主要应用方面,同时配套电子课件和网络资源。本书第五版保留第四版整体结构,继承了第四版教材的原有优点,在探讨地质学与地理学关系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内容,突出了地质学对于地理学
本书通过总结渤海海域新近系典型拗陷湖盆萎缩期极浅水三角洲体系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极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沉积充填过程古环境响应等理论和浅水沉积古水深定量恢复、古湖泊重建、砂分散体系半定量刻画等技术,该系列理论和技术体系在渤海海域新近系的油气勘探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国内外其他类似盆地的充填动力学分析和油气勘探也有较好的应用
本书针对铜钼硫化矿难以有效分离和回收的技术难题,以黄铜矿和辉钼矿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因素作用下单一微波或H2O2预处理,以及组合氧化预处理对黄铜矿和辉钼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并通过人工混合矿和铜钼混合精矿实际矿浮选试验进行了验证。
本书是一本面向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球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教材。本书结合教学大纲与实验室条件,系统设计了包括实验室规范、课内与课外实习项目的实践内容,涵盖增田—科里尔图解、微量元素蛛网图、放射性同位素等时线图、氢氧同位素数据分析等核心技能训练,旨在通过数据标准化、图解绘制与地球化学意义解析,帮助学生巩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