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中国数字地貌类型、已有地貌区划研究成果及图件、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地质图等多源数据,系统分析中国陆域的地质构造及地貌总体特征和中国陆域地貌区划的研究进展,对中国各省(区、市)的地貌区划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论述;提出基于“大区—地区—区—亚区—小区”的全国五级陆域地貌等级分区方案,建立“大地构造控制下
本书聚焦蒙古高原资源环境,以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系统呈现其要素现状及时空变化格局。基于区域基础地理信息、卫星遥感、再分析数据、社会经济统计及实地科学考察等多个数据源,本书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在阐述蒙古高原地理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科学揭示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资源环境的动态变化特征,为蒙古高原的气候变化应对、资源环境保护及生态
本书是根据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塔里木河流域干旱与风沙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课题“环塔里木盆地荒漠化状况考察与风险评估”(2021xjkk0304)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提炼而成的。本书重点介绍了新疆环塔里木盆地荒漠化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植被时空格局及驱动、沙漠化时空格局与驱动、盐碱/渍化时空格局与驱动、荒漠化状况与
本书是一本专注于地理学科中数学方法应用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方法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实际运用。全书共六章,涵盖地理数据分析、空间分析、统计方法、模型构建等核心内容。本书不仅介绍地理数学方法的基础理论,还强调其在实际地理问题中的应用。通过讲解案例和实践中的问题,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湿地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一场在中国召开的湿地盛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对近年来湿地保护和管理成效的充分自信,也显示了秘书处和全球多个国家对于中国在湿地保护成效上的认可。湿地和淡水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而其生态过程又非常复杂,因此保护湿地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参与。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在湿地保护中
本习题集主要依据本科规划教材《自然地理学》编写,涵盖自然地理学的若干基本内容,包括地球的基础知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的基本特性和相互作用与联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分异性规律等。本习题集每章内容包含基础知识和拓展延伸两部分,前者主要针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展开,以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综合、简
《南极洲真好玩》(去游学,见识不一样的世界)这本书从地理探秘、动植物风采、人类活动三个大的方面入手,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南极洲的自然地理特点、特有动植物、南极探险和科考等有趣的内容,为小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与阅读体验。书中详细描述了南极洲作为地球上最寒冷、最干燥、最荒凉却资源丰富的大陆的独特性,同时结合科学家的考察和
本书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的地理特征与景观原真性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中国原真地理特征的概念内涵与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原真地理特征的抽样调查方法与数据库建设方案,深入分析了原真地理特征的时空演变规律,并研制了中国原真地理特征的区划方案,进一步解析了不同区域原真地理特征的形成机制。本书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美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曾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黑龙江省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的东北部,区内分布有大面积天然湿地,类型多样,物种丰富,是三江平原原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缩影,是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及其它水鸟重要的繁殖栖息地及迁徙水鸟的重要停歇地。本书共分十五章。第
气候水文变化对生态系统、农牧业等影响重大,尤其在气候变化敏感、生态系统脆弱的内蒙古荒漠地区更为显著,亟需研发内蒙古荒漠化生态系统应对气候水文变化关键技术。本书以内蒙古为研究区,基于生态系统、气候水文因子等数据及野外调查与测试,应用多元统计、随机森林等方法,识别了内蒙古地区荒漠化生态系统、气候水文因子的时空变异规律;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