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是威胁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其中巷道冲击地压占8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冲击地压及其引发的大范围巷道垮落等次生灾害造成了重大伤亡,成为目前煤矿开采领域面临的主要难题。本书以巷道冲击地压防治为出发点,分析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特点和矿压显现特征,提出巷道冲击地压应力控制理论,阐释冲击地压巷道锚杆支护原理、锚固
本书以中煤新集口孜东矿13-1号煤回采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手段,建立了考虑围岩应变软化、扩容、流变损伤和劣化方向差异力学特性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对深部回采巷道围岩力学特性、地应力和采掘扰动影响以及峰后围岩-支护关系开展了研究。所得研究成果可为深部回采巷道变形量预测和支护设计提供
本书系统阐述了煤矿坚硬顶板采场矿压控制技术体系及其工程应用。全书共分为8章,内容包括:对大同矿区坚硬顶板分布特征的分析;构建并实现了覆岩压力计算模型;通过室内大尺度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研究了水压裂缝扩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地面压裂弱化坚硬顶板的技术方法,确定了关键参数的选择标准;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坚硬顶板采场矿压控制
大部分矿井已经进入深部开采,深部岩体在“三高一扰动”条件下,巷道将引发一系列的岩体灾害性特有现象,例如高地应力软岩、岩爆、突出、高地温等。以上重大灾害性问题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瓶颈。为有效减少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及冲击地压等矿山灾害的发生,本书深入研究了特定地质和开采条件下巷道围岩的拉剪破裂特征,揭示了支护体与围
深部厚松散层“三下”压煤日趋严重,深井开采沉陷规律研究是寻求“三下”开采技术途径的关键。本书瞄准深部矿区在地表监测、规律分析、预计模型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以淮南矿区为例,综合采用理论研究、模拟实验、现场实测、观察类比等方法,综合分析淮南矿区深部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机理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深部开采条件下地表时空关
煤矿切顶作业是解决工作面初采、末采及其正常推进过程中巷道围岩(采场)卸压的有效技术措施。据此,本书围绕不同切顶技术应用场景,分析对应开采技术条件下的覆岩结构演化特征,建立覆岩结构力学模型,揭示采场矿压作用机理,指导覆岩致裂目标层位及切顶技术选择,明确切顶卸压抑或应力阻隔原理。提出煤矿深孔液爆压裂技术,采用煤矿水胶液体炸
本书以辽宁省抚顺市地下煤矿开采为例,共6章,包括绪论、抚顺市区地裂缝的地质环境背景及分布特征、抚顺市区地裂缝地面沉降变形特征、抚顺市区地裂缝形成机制分析及构造活动对地裂缝发展趋势的影响、抚顺市区地裂缝活动趋势预测、结论与建议。通过对抚顺市区地裂缝的全面调查以及研究,旨在查明抚顺市区地裂缝分布及成因机制的基础上,形成一套
本书系统性地介绍了复杂地质力学环境下煤的动力学性质、机理,及其在动力灾害机理认识与高效防控方面的应用,具体包括煤的物理与静力学特性、动载荷作用下预应力煤的破坏特性及细观劣化机理、含水量对煤的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动态入射能对含水煤煤的动力特性的影响、孔隙在饱水煤动态抗扰性中的作用、孔隙和含水量对煤动态断裂特性及演化的影响
本书全面介绍了深部大跨度巷道支护机理与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深部大跨度巷道失稳机理,大跨度巷道类型及塑性区分布特征,大跨度巷道失稳垮冒规律与支护效果试验研究,深部大跨度巷道减跨支护理论,深部大跨度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与方法,大跨度巷道控制技术在矿井的应用与实践。
本书研究目的是揭示酸碱环境、层理及缺陷对煤岩断裂力学特性与能量耗散规律的影响。通过MTS力学试验系统对中性、酸性和碱性溶液环境下含层理中心直切槽巴西圆盘(CSTBD)煤岩复合断裂特征影响展开了研究。对不同溶液环境下含层理煤样的强度、断裂韧度和能量进行了分析。借助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冲击加载系统对酸性压裂液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