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大工程的动力灾变”关于地下结构抗震方向的主要研究成果,也是作者及其团队20余年来的成果总结。全书共13章,内容包括地下结构的抗震研究概况和结构抗、减震设计的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土-地下结构体系非线性地震反应数值模拟理论和方法,土-地下结构体系地震反应模型试验方法与技术,地
本书依托赣龙复线铁路新考塘隧道工程实践,系统总结了浅埋软弱地层中修建300m2以上超大变断面隧道的理论基础、设计方法及施工关键技术。全书共分为8,内容包括:概述、超大断面隧道修建技术现状及风险分析、结构选型设计、预支护设计、支护结构体系设计、施工过程力学分析、关键施工技术、结论及推广应用。本书可供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指出:要在建设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上下功夫,在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个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讲话既为雄安新区地下空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又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
本标准系根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编制计划>的通知》(沪建标定〔2021〕829号)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过反复讨论,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本标准以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统一标准》DG/TJ08-2201为基础框架,围绕数据是核心、协同是关键、模
本书以深圳市14号线福新停车场为具体工程案例,进行地下场段的消防疏散及排烟设计研究。通过设计解决福新地下场段消防合规与地下场段对地上空间影响之间矛盾,最大程度上减少地下场段对地上土地空间的使用影响,可以做到真正地释放土地的地上空间价值,为大城市土地地上、地下分层综合使用提供切实可行的工程范例。全书共分为六部分,分别为绪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21世纪我国建造绿色、宜居、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战略抉择。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截至2023年上半年,我国内地已有57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0566.55公里,其中地铁线路8112.23公里,占比76.77%。然而,我国约75%的城市位于地震活动区,多数现役或规划的地铁地下结构都面临严峻的地震威胁
我国西部高山峡谷地区的水电工程厂房多布置在岸坡内,地下洞室群修建面临高地应力带来的开挖卸荷、岩爆、块体失稳等工程地质问题。本书基于重大工程实践,阐述高地应力反演、岩体本构模型和围岩稳定性计算的方法,提出匹配脆弹塑性损伤的非线性霍克-布朗模型精确执行算法,开发考虑结构面分布特征的圆盘模型,实现洞室开挖关键块体快速切割与精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发展态势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显著相关。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宗旨,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书基于2021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基础数据,构建了城市地下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全景式展示了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格局与产业发展的最
本书以岗厦北、黄木岗、大运中心三大轨道交通枢纽消防设计过程中的解决的结构难题为主线,系统介绍各枢纽消防设计历程、建筑理念及消防策略、建筑消防设计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防排烟消防设计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水消防消防设计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电器及控制消防设计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以及各阶段审查关键意见及处理方法。
本标准系根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沪建标定[2020]771号)的要求,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其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与符号、总体设计、道路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防灾设计、交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