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考古工作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掀开古蜀文明神秘面纱,展现古蜀文明绚丽多彩的辉煌成就,揭示古蜀文明与黄河流域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等进行文化对话的关键,对于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星堆考古九十年:三星堆研究九十周年成果精粹》专门收录了20余篇三星堆研究史上最重要的经典论文,
福州摩崖石刻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艺术审美价值。这些石刻主要集中在鼓山、乌石山、于山、冶山及各县市区,主要记录了当地历史文化与人事活动,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史料,它有力地佐证了福州历史名城发展史,生动展现了摩崖石刻作者的文采与书艺。本书共分为8个章节,按照摩崖石刻的内容进行分类,包括写景叙事类、家国情怀类等,主要叙述福
吴文化博物馆作为国内吴文化研究与展示的特色文博机构,馆藏了一批吴地出土的国宝文物,如:新石器时期的“黑衣陶刻符贯耳罐”、春秋时期的“鹦鹉首拱形玉饰”和“楚途盉”、战国时期的“古琴”、西晋时期的“青瓷扁壶”、唐代的“双鸾瑞兽纹铜镜”、元代的“釉里红云龙瓷盖罐”和“朱碧山银槎”、明代的“青花束莲纹盘”等。 本书邀请国内相
本书为庆贺著名考古学家徐光冀先生九十寿诞而作。书中收录了先生七十年考古生涯中的故旧、同事、学生、晚辈撰写论文45篇,内容涉及史前、夏商周、汉唐至宋元明等各时段考古学研究,还有革命文物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回忆散记等。
本书主要内容是作者常青30年间访问25所世界知名博物馆,追踪海外流失的中国国宝的记录。作者从这25所博物馆的建馆历史、馆内藏品来源讲起,最终以馆藏重点中国文物详细介绍为止。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2023年之际陆续发表和新撰关于“传说历史研究”的主要论文。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属性和相关考古文化的分析与探讨。通过对新石器时代中、后期考古学文化的迁变现象研究,对应古代文献中有关炎黄与蚩尤大战、唐虞对四凶的殛、流、窜、放以及大禹治水、界划九州等传说事件的记载,进行了
这是一本真实、系统、权威记录和解读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遇真宫的保护、论证、实施和展示利用全过程的图书。遇真宫是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第一次因大型工程建设而采取对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保护的项目,本书图文并茂地记录了遇真宫文物保护的整个过程,是一份中国政
本书主要以《河南散存散见及新获汉唐碑志整理研究》《西南大学新藏墓志集释》《台湾南部碑文集成》《台湾中部碑文集成》《新出宋代墓志碑刻辑录?南宋卷》等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的训诂学、词汇学、校勘学方法,利用汉语俗字理论和俗变规律,对其中的字形释读和校注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碑刻中的一些词语进行了考释,尤其抉发了部分较为重
本书以越窑青瓷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越窑青瓷的考古资料、沉船资料、遗存资料整理研究,完成越窑青瓷海外艺术交流研究的文献综述,分析3-10世纪越窑青瓷海上陶瓷之路的艺术传播路线,系统梳理越窑青瓷艺术海外传播交流史,重点研究越窑青瓷海外艺术交流活动、中国瓷器崇拜活动研究,尤其着眼进行越瓷艺术设计思想、观念、造型、装
本书从图像学的角度研究了海昏侯墓出土器物。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纹饰统计和内涵分析两个方面入手,对青铜器图像、玉器图像、漆器图像、金器图像、陶器图像做总的梳理,涉及到的出土器物数千件,为第二部分的个案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对海昏侯墓出土器物图像风貌有了整体把握之后,对这些器物背后折射出的汉代神仙信仰和祥瑞心态以及汉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