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流之学——佛教文献对勘研究》收录了作者关于佛教文献和佛教思想的十三篇论文。全书开篇从汉译佛经的“中国化”、汉地僧人对经义的误解和汉藏早期佛教交流等几方面论述了陈寅恪所作研究在观点和方法上的独创性及可借鉴之处。之后便以陈寅恪先生所提倡的“预流之学”,即运用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为宗旨,围绕《无二平等经》《金刚经》《维摩诘
本书是一部心灵哲学类书籍,汇集了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珍贵的教诲。克里希那穆提在本书中,彻底讨论了如何从内在及外在的所有束缚中解脱,为自己及生活带来彻底的革新。本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章没有任何向导、第二章认识自我、第三章觉察力、第四章什么是快感、第
全书共六百卷,(唐)玄奘法师译,三灯文化编,简称《般若经》。般若波罗蜜,意即“通过智慧到达彼岸”,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此次出版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繁体竖版大字版,原汁原味保留古籍精华,方便诵读,有着丰富的佛学思想,对于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泛东亚文化交流中有着重要意义,也对研究中国古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明泥金版)是一部明刊书法作品,也是一部佛教经典著作,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本书为明朝宣德年间泥金版本,是难得的书法经典类作品。
本研究通过对敦煌禅宗文献中的灯史、语录、偈颂、杂集等内容的全面整理研究,深入全面地揭示禅宗在敦煌的影响及其兴衰,揭橥中国早期禅宗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史。敦煌禅宗早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以保存并丰富禅宗北宗的有关历史文献,可资探讨传统禅宗文献的流变,同时由于具有传统性与地方性兼容并蓄的特点,还可据以探讨唐至五代敦煌地区的禅宗
本书稿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洪修平教授主编,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佛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该书稿属于佛教文化研究类图书,主要内容是佛教研究方面的专业论文。按照论文内容分为宗派问题新探、佛教史研究、佛教思想研究、佛教文化研究四个板块。书稿收录了近期佛教哲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共约二十余篇文章,展现了学者们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佛教与其他文明间的对话》的研究成果之一。研究的主要关键词是“一带一路”、宗教对话与佛教。主要关注的是“一带一路”上中国与印度、尼泊尔、海上丝路诸国(南海航线)以及原西域地带,以佛教为核心展开的,中国与各文明间对话历史的分析,并涉及该对话的当前情况。“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级顶层
本书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丛书》之一,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24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初版于1999年。本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的伦理精神,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深层结构,它是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大众心理上的积淀与自觉,是儒道佛三家伦理思想
本书稿是我社重点项目《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丛书之一,作者聂清原为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现为上海科技大学教师,对佛教有较深厚的研究,对其中主要是禅宗书法也频有造诣。禅德,即禅宗大德,用以尊称禅师。墨迹即所有的手写书法作品都可以称之为墨迹,尤其指禅宗历史上著名禅师的手迹。虽然中国传统上并没有对禅师的手迹予以单独关注
本书稿是我社重点项目《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丛书之一,该丛书有佛教绘画、造像、书法、建筑、诗文、音乐、器物等卷。有主编高建平、尹佃写的总序,是从博大精深的佛教艺术与文化方面阐述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意义。本书绪论外,共六章,对敦煌写经中的书法作出全面阐释,如字体的分类,书写水准与审美风格、楷书的字体演变、代表性写本介绍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