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双钢琴版。作品以音乐青春动机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了整个作品的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青春礼赞;第二乐章月夜情谊;第三乐章舞动的青春。作者欲通过音乐歌颂人们的活力与真挚、情怀与奉献。该作品实现了大型音乐结构的前后呼应奏鸣原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该三部曲包括《聆听城市》、《光锥内外》和《弦诗弹意》三首协奏曲,以“生命和时空”为主题,通过“音响交叠”的手法,将打击乐、唢呐和三弦这三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乐器与交响乐团相结合,展现了中国音乐元素与西方现代音乐技法的融合。
作品创作于2022年,由德国汉堡交响乐团首演。作品由三个部分结构而成,分别为《乱象》、《秘境》、《独白》。它们之间既是独立的表达和构建,同时具有同质性内核,而结构成一个整体且具有意义多重性特征的艺术作品。
《十四家川派新人传薪古琴传谱精选》实选川派著名前辈古琴家及当今成就宏博的中青年古琴家之演奏、传播、教学精曲,共十四人,三十操。此三十操琴曲均源自前世先贤遗训之作,包括清《稚云琴谱》(1849)、清《荻灰馆琴》(1853)、清《百瓶斋琴谱》(1856)、民国《沙堰琴编》(1942—1948)等,体现的是传承规律、宗源与再
本书汇集了道派的都城隍庙鼓乐社,僧派的大吉昌鼓乐社、东仓鼓乐社,俗派的何家营鼓乐社、南集贤东村鼓乐社、南集贤西村鼓乐社等六大百年老社传承至今的经典曲目,约有五十余首,大部分是从民间乐社的音视频资料中记谱并整理而成的。这些乐曲均是各民间乐社有特色的代表曲目,其中有两首作曲家编创的西安鼓乐曲目。
本书由《永远的“黄河大合唱”》编辑团队编写,全书以时间轴为脉络,分上下两篇。上篇详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包括词曲作者光未然与冼星海的早年经历、武汉共事、延安重逢及创作传奇,揭秘歌词诞生于光未然坠马养伤期间的偶然性;下篇聚焦作品传播史,梳理80余年国内外演出历程、曲谱版本流变及学术评价。本书兼具史料性与可读性,通过
本书是由作曲家徐昌俊应新加坡华乐团委约于1999年创作而成。作品气势恢宏,高潮起伏跌宕,展现了强大的张力和阳刚之气。尤其是打击乐的华彩乐段,既渲染了浓郁的节日气氛,又给人以振奋心神的审美感受,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时代风貌与民族精神。
本书将从中国经典管弦乐作品入手,后续通过市场反馈,可以考虑拓展作品范围至外国经典管弦乐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作曲爱好者、院校非作曲专业师生对经典管弦乐进行更加系统、方便的学习。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乐章长安别,第二乐章古道吟,第三乐章凉州乐,第四乐章楼兰梦等等。人音教学总谱丛书精心挑选本社已出版的《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和《当代作曲家曲库》里经典的管弦乐作品,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进行缩印。
本书作用了最古老与最现代的两个素材创作而成:老八板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素材,并融入了锣鼓经、华彩、加花、摇板;寻呼机铃声作为极富信息时代特征的符号被作曲家融入到旋律当中。作品曾获首届“金钟奖”等多项作曲大奖,先后在北京国际音乐节、日本东京国际艺术节、金色大厅“维也纳新春音乐会”、日本“亚洲交响音乐周”、萨尔茨堡国际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