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王朝的兴衰十八讲》以十八个专题系统梳理了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兴衰历程。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作者深入剖析了各朝代的建立、鼎盛与衰落,揭示了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军事力量、文化思想及外部环境对王朝命运的影响。 本书不仅关注帝王将相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也探讨了社会结构、民族关系、自然灾害等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准
《春秋公羊解诂》十一卷,汉何休解诂,郜积意校定。《春秋公羊解诂》系汉代经学大师何休对于《春秋公羊传》一书的专门研究作品,是汉代今文经学的代表之作。该书共内容主要是解释和阐发《春秋公羊传》的经传大义,为后来人把握《春秋》一书的隐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该书旧本题十二卷,此次郜积意先生在通校唐石经本、余仁仲本、注疏本的基础
“阅古通今典藏丛书”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旨在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量级古籍整理丛书,精选极具文献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的古籍善本,以影印形式展现古籍原貌。具体书目如下:1.《笔史》2.《墨史》3.《纸谱》4.《砚史》5.《琴史》6.《棋经》7.《书品》8.《古画品录》9.《茶经》10.《毛诗》11.《尚书》1
本书全称《东莱左氏博议》,共25卷,是吕祖谦所撰写的《左传》研究著作。该书针对《左传》所载的治乱得失之迹,分篇评议,共168篇。每篇立有标题,题下以小字引录有关传文,其余是作者的议论,旨在阐明人伦事理,其文字明哲辩证,宏博恣肆。该书不仅在当时被作为教材使用,而且流传了800多年,至今仍对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郑晨曦先生
本书主要以通俗的语言,介绍《周礼》《仪礼》和《礼记》三部典籍。《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略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国家大典,也有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的具体规范,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仪礼》共十七篇,记载
《古文尚书郑氏注笺释》四十卷叙录一卷,曹元弼撰。曹元弼乃清代经学之殿军,是中国学术史上新旧交替的重要人物,其晚年的学术重心在《尚书》学,《古文尚书郑氏注笺释》是在“经正庶民兴”的指导思想下撰写的最能体现他相关成就的一部书,既是后出转精的集成之作,又是汉宋兼采的代表之作。该书主体内容包括《尚书》经文、郑玄注、笺、释四个部
本书二十一卷,国别史,记述自周穆王至鲁悼公五百余年周、鲁、齐、晋等八国之史,所记之事大多以人物交谈表现,故称《国语》。其文字朴素简括,不乏出色篇章。“顾校丛刊”系列,选取清代校勘学大家顾广圻校勘刊刻的典籍影印,“顾校本”摹刻精良、质量上乘,更接近原书面貌,方便研读,广受读者关注此嘉庆间士礼居黄氏丛书本,仅顾广圻校勘,是
《中国“三礼”》通过追根溯源的梳理,阐释中华礼乐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其内涵,明确传统礼乐文化所承载的四大价值追求——节制人性、达到仁爱、实现有序、促进和谐,诠释了传统礼乐文明的重要价值,及其在新时代的实践应用,这对管理社会,提升人类文明程度具有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本书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站在时代的高度,既追求学理性,又